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动力之都”株洲装上创新“引擎” 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时间:2021-06-06 20:46:14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动力之都”株洲装上创新“引擎” 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中新网株洲6月6日电 题:“动力之都”装上创新“引擎”释放城市发展活力

作者 刘曼

土地革命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将支部建在连上、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红色株洲”的革命印记;诞生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建成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行业唯一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落户……这是“动力株洲”发展的强劲脉搏。

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内的冶炼、化工企业全面关停搬迁,仅剩小部分厂房将被规划建设成工业博物馆。刘曼 摄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内的冶炼、化工企业全面关停搬迁,仅剩小部分厂房将被规划建设成工业博物馆。刘曼 摄

从江边小镇到中国百强城市,从百业待兴之地到动力之都,从重工业污染城市到宜居宜业新城。建市70年来,湖南株洲步履铿锵,一路向前。

“工业污染区”蝶变“生态科技城”

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江之滨,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一五”“二五”时期先后有5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落户。

治理后的霞湾港绿意盎然。株洲市委宣传部供图治理后的霞湾港绿意盎然。株洲市委宣传部供图

该市清水塘老工业区鼎盛时有冶炼、化工等企业261家,工人总数逾5万人,创造了100多项全国第一,年创产值4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然而,重化工产业聚集、粗放式发展模式、基础设施老化等,也让株洲成为“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株洲自2014年起,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攻坚战,并被列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21个试点之一。

5年内,261家冶炼、化工企业全面关停搬迁,污染源彻底清除,旧动能全面淘汰。喧嚣了60多年后,清水塘老工业区高高耸立的烟囱、鳞次栉比机械轰鸣的化工厂房,终成历史。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产品。刘曼 摄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产品。刘曼 摄

随着三一能源装备园、绿地生态智慧科技城等一批新兴项目接踵入驻,轨道交通、口岸物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相继铺开,一座生态科技新城拔地而起。

截至今年4月26日,清水塘首个“就地转型”项目——恒和工贸总部经济园累计实现614家企业注册,预计全年纳税规模将达2亿元。全新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在清水塘呼之欲出,新动能日益强劲。

“创新基因”释放“磁场效应”

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块硬质合金……株洲诞生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340多个“第一”,其中有近六年创造了11项世界领先技术和99项全国领先技术。

中车株机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中车株机供图中车株机城轨事业部总成车间。中车株机供图

前不久,中国首列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该双层动车组的核心动力装备来自相隔不远的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750V电压等级的大功率紧凑型牵引电机是国内首次研制。

作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生产研发基地,株洲目前已集聚了300多家轨道交通产业企业,形成了全球相对最完备的集轨道交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营运维保、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目前,株洲轨道交通产品出口全球六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27%,居全球第一。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时速400公里的永磁牵引电机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在株洲问世。

株洲市民中心“一件事一次办”服务窗口。刘曼 摄株洲市民中心“一件事一次办”服务窗口。刘曼 摄

近年来,株洲不断强化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优势,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构建由上述三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陶瓷、服饰两大传统产业等构成的“3+5+2”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一季度,株洲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增加值增长16.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达48%。电子计算机整机、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增长达两倍以上。

“江边小镇”化身“宜居新城”

由于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基础薄弱,株洲曾有两个国家片区贫困县。

中车株机的发明背景墙。刘曼 摄中车株机的发明背景墙。刘曼 摄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株洲将此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精心谋划部署,精准出击,集中攻坚,提前3年成功实现炎陵、茶陵两个国家片区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市1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5.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火车站改扩建、洞株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或建成通车,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加快形成。停运5年的醴茶铁路恢复运营,有力巩固革命老区、湘赣边区脱贫成果,持续繁荣县域经济发展。

株洲“建宁驿站”提供便民服务。刘震 摄株洲“建宁驿站”提供便民服务。刘震 摄

通过连续推进3个“三年行动计划”,堵源头、畅河道、治污染、重保护,株洲生态环境大幅改观。2020年,市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17天,优良率为86.6%,较上年增加37天、上升9.9个百分点;全域水质提升至Ⅱ类。

“智慧株洲·诸事达”App上线运行、33条惠企政策列入“免申即享”首批事项、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施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建及改扩建学校97所、株洲职教科技城师生突破10万人……株洲连续多年实施“民生100”工程,重点推进岗位、学位、床位、厕位、梯位、车位民生“六位”建设,解决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完)

【编辑:张燕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