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焦点访谈丨飞赴太空之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6月17日上午,我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通过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和已经在空中飞行了50天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合体,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17日晚些时候,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开启三个月的太空之旅。这是中国第七次载人发射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阶段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今天清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出征太空。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第一次载人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择的是二老带一新的组合。指令长聂海胜已经是第三次出征太空,在此之前,他已经执行过神舟六号和神舟十号两次飞行任务。面对空间站阶段更长的驻留时间、更复杂的工作内容,拥有丰富飞行经验的他,可谓是此次任务的定海神针。
和聂海胜一样,刘伯明也是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的一员,曾执行过神舟七号飞行任务,辅助翟志刚进行了我国航天员的第一次出舱行走。和此前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相比,进入空间站时代后,航天员除了大量的舱内工作,还要多次出舱,刘伯明此前的飞行经验将大有帮助。
作为此次任务中最年轻的一名航天员,汤洪波是第一次出征太空。从2010年入选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开始,准备了11年后,他终于迎来了自己圆梦太空的时刻。

9:22分,长征2F遥12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稳稳升空,500多秒后,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了预定轨道。

此次运送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七次载人任务。

从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开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通过六次载人飞行任务充分掌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这才迎来了今天航天员奔赴空间站的这一刻。神舟飞船经历了几轮改型,基本固定了目前的构型,成为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后航天员专用空中座驾。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技术副经理邵立民说:“其实神舟十二号才是神舟飞船最终应该有的样子。第一安全;第二实现人员和物资的天地往返运输;第三交会对接。最好最理想的状态,航天员就类似自动驾驶汽车一样,除非特殊情况,不用干涉驾驶,安全准时送到就行了。”

根据空间站建造计划,我国将在2年时间内,通过11次发射完成空间站的建造,不同于以往两到三年发射一艘神舟飞船的速度,在接下来的两年内,神舟飞船将陆续运送4批航天员升空,而且每艘飞船在太空的停留时间也从以往最长的一个月延长至3个月到半年,在太空中遭遇空间碎片等意外风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和任务的顺利实施,发射场内“一主一备”两枚火箭和两艘神舟飞船同时进场成为空间站时代的标准配置。

邵立民说:“神舟十三号作为神舟十二号的应急救援船同步进发射场,神舟十二号在轨飞的时候,如果神舟十二号出现重大问题,在十天左右时间内,把神舟十三号无人状态打上去。”

入轨6小时左右,神舟十二号飞船逐渐靠近天和核心舱,进入200米停泊点。此前通过四艘神舟飞船与天宫实验室的交会对接,我国已经充分掌握了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后期两次天舟货运飞船又验证并应用了快速自主交会对接技术,将原本入轨后48小时才能开始对接的时间压缩到了8个多小时,而这一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通过再次优化对接方案,进一步缩短了对接前的等待时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科技委主任解永春说:“现在是6.5小时左右的方案,可以理解成已经升级为高铁了。因为快,所以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的返回舱里,待得时间比较短,6个小时即使不吃东西,也能撑下来。”

除了速度快,这一次神舟、天和的对接与此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历次交会对接相比还有一个不同。以往交会对接都是飞船发射入轨后,从后方追赶目标飞行器直接对接,但这一次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口在核心舱前部的节点舱,这就意味着发射入轨后,神舟十二号飞船不仅要追上天和核心舱,还需要在空中翻一个大跟头,绕到核心舱的前方,才能开始对接,这个过程中,神舟十二号飞船上安装的各种测量敏感器就是他的眼睛,保证它一直牢牢地盯住天和核心舱。

2021年6月17日15:54,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

对接成功后,由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成的三舱组合体开始稳定绕地飞行。在航天员升空之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在5月29日成功发射并且与核心舱对接,将6.9吨的物资配送到位。航天员进入核心舱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点核心舱和天舟货运飞船上的各项物资。

为了减轻航天员上天后的工作负担,专门设计了一套无线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舱内的无线网络,连接舱内的各种设备,不仅可以控制照明、微波炉等,同时也有专门的软件,帮助他们掌握舱内物资的实时状态。

舱内物资、设备的准备只是一个开始,此次神舟十二号乘组在太空的3个月工作可以说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出舱。

为了备战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地面进行了大量的出舱试验,包括在10米的水下进行失重训练,就是为了后期长时间的舱外作业做准备。为了尽可能减轻航天员在舱外作业的负担,核心舱上的机械臂在任务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了配合航天员舱外活动的需要,可以快速将航天员转移到指定位置,既可以节省体力也方便携带各类工具设备。

即使有机械臂的帮助,每次出舱活动也都需要三名航天员的密切配合,一人在舱内操控,两人出舱完成。三名航天员相互默契的配合,才能应对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各类新挑战。


据介绍,三名航天员在轨期间将主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同时还要进行自身的健康管理。希望航天员们能够在太空的新家里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三个月后,他们将再次乘坐神舟十二号飞船回到地球,着陆地点将由以往的四子王旗着陆场改为东风着陆场,这种种改变,无一不体现着空间站阶段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创新和发展。按照计划,中国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到2022年,中国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我们期待中国航天传来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更大贡献。
制片人丨刘年 黄洁
编辑丨陆宇佳
摄像丨张敏
责编丨温娜 马汝涛
剪辑丨邢永跃 郑昱 苗佳亮
(编辑 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