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更严监管正在路上 K12校外培训调整时日无多

时间:2021-06-20 11:47:51 | 来源:cnBeta

原标题:更严监管正在路上 K12校外培训调整时日无多 来源:财经

主管部门针对校外培训行业的监管力度再度加码。6月15日,教育部宣布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这意味着,校外培训行业进入了国家专属监管机构直接管理的时代。教育部强调,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其核心目即是为了落实“双减”(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方案。目前,该方案尚未公布。

《财经》E法从接近政策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双减”方案中对培训时间、投放广告、教师资质都会做出前所未有的严格规制。近期有传言称,今后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将会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该消息人士表示,上述提及的禁止进行校外培训各种时间段都已在“双减”方案的考虑之中,未来将主要根据“双减”的实际治理效果来确定具体禁止进行校外培训的时间段。

这位人士还指出,“双减”方案的出台将会对校外培训行业带来战略层面的影响,校外培训行业的业态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打K12(指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内的教育阶段)领域的校外培训机构将会面临大洗牌,进入寻找新的业态模式的阶段。

据《财经》E法了解,“双减”方案正在进行试点和进一步讨论,方案的公布时间可能在暑期前后。

近年来,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话题关注度高居不下,相关政策规范的导向也在不断加强。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能否根治校外培训行业乱象?新的监管举措会对校外培训行业带来何种影响?在强监管态势下,校外培训机构前路在何方?

01

破解多头管理的监管困境

回顾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三年前。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针对当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系列措施,要求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

2021年全国“两会”之后,有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进一步加码。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

6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公布一批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的典型案例,对包括猿辅导、作业帮在内的15家校外培训机构顶格罚款3650万元。

此次新增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对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监管,一直以来的难点是缺乏专门的监管力量,导致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措施难以落地。他认为,要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尤其是实行到位的过程性监管,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此次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传递出彻底解决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难的决心。”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表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是经中央编委批准设立的机构,体现了中央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视,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意在重塑校外培训行业发展格局,让校内教育、校外培训同向而行。

刘林在接受《财经》E法采访时表示,以前对校外培训的管理级别是处级,现在特意成立级别更高的新司局来负责,“高规格的司取代原来的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发挥其综合协调职能,比如在执法上协调市场监管总局,肯定更有力度”。他指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更多被赋予协调与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职能,新司局的成立将加强教育部与各部委之间的协调力度,“通过校外培训监管司来制定相关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执法工作,完善健全相关机制,这是成立新司的主要目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30余人的编制,极大扩充了监管力量。

为治理校外教育培训乱像,此前各地都在探索建立校外教育培训工作联席制度,但一直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熊丙奇指出,比如对于没有合法资质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工商部门认为不该自己管,这应该由教育部门管;但教育部门也不管,认为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应归工商部门管理,“随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各地教育部门会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强化监管力量。”

刘林也指出,过去的监管存在空白地带,对经营性培训机构的审批办法规定不全面,导致出现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只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但是缺少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长期以来校外培训这一块的监管处于无人管的状态,没人管的原因是什么?没机构。”

刘林表示,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拓展了教育部的职能,填补了管理机构上的空白。过去教育部门以管校内教育和学生为主,现在将校内、校外的教育都涵盖其中,相当于将学前阶段到基础教育阶段的未成年人,全面纳入到教育部的管理中。

某头部在线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财经》E法,教育部新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来说是件好事,“以前是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现在有了更具体的监管部门,监管更加聚焦,企业更容易进行对照整改。”

02

预收费模式受影响最大?

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主要有四大职能,其一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其二是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含线上线下)机构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人员资质、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其三是负责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其四是及时反映和处理校外教育培训重大问题。

熊丙奇指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两大关键任务:一是,确定科学、合理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准入门槛;二是,切实建立教育备案审查制,确保所有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有合法的资质,进行合法、规范的经营。

互联网教育专家、素履咨询创始人郁苗对《财经》E法表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制定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或将对教育行业带来较大影响,“一些教育培训公司就靠预收费来支付老师工资和运营成本,此举将会考验这些公司的现金流,一批中小机构将会陷入资金困境,逐步被市场边缘化。”

因为采取预付款的收费模式,教育培训机构经常一次性收取大量费用,若运营不当,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引发社会事件。2020年,知名教培机构优胜教育、学霸君等都因资金链断裂而“爆雷”,大量家长、老师集体维权追讨学费和工资。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曾发文指出,教育培训机构将预收学费当作金融杠杆,盲目扩大规模,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保证履约。机构诱导学员违规使用“培训贷”支付培训费引发纠纷争议等等。因此,加强预收费的制度性防范很有必要。

前述《意见》明确指出,教培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但现实中,为“绑定”学生持续接受培训,一些教育机构推出多种优惠,让家长缴纳大笔学费,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会面临退费难的困境。

3月16日,由中央网信办主管的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了在线教育专业委员会,针对当前教培机构出现“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在线教育行业认证和标准,加大规范力度,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管。

5月21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及存管有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办法》还要求,机构预收学员培训费的,须采用银行存管模式开展资金监管,同时机构应将必要的交易信息提供至存管银行。

华熙基金创始合伙人、教育行业投资人王亚宁告诉《财经》E法,除了外界所熟知的广告等宣传推广的投入,教育培训机构还有大量的资金用在师资人力成本、新技术的开发和平台运营等方面,“加大对收费的监管,一些运营不太好的中小企业可能会遇到资金周转问题,近期对教培行业的系列监管举措之后,前期疯狂烧钱、不够规范的教育培训机构可能无法撑下去。”

03

校外教培行业将被重塑

接近政策的相关人士在接受《财经》E法采访时表示,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核心目的是为了落实“双减”方案,与强化收费监管等细节影响相比,真正将对市场产生震动的是“双减”方案的具体内容,“监管资金是为防范风险做的举措,更严格的措施不是监管,而是对这个行业采取实质性的限制措施,这会重塑整个校外培训行业。”

上述人士指出,“双减”方案中对培训时间、投放广告、师资资质都会做出前所未有的严格规制。

此前有传言称,对于可开展校外培训时间的要求是工作日的每天晚上八点半之前,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将会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对此,该消息人士指出,目前在上述提及的各种时间段禁止进行校外培训,其实都已纳入“双减”方案的考虑之中,将会根据“双减”方案的实际治理效果来确定具体在什么时间段开展校外培训,“现在没做时间的限制,不代表将来不限制,主要根据‘双减’的实际治理效果来确定具体的禁止时间段。“

他指出,该方案的出台将会对校外培训行业带来战略层面的影响,校外培训的业态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打K12领域的校外培训机构面临大洗牌,会进入寻找新的业态模式的阶段。

上述人士还透露,当下已在进行“双减”方案的试点和探索,为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做相应铺垫。该人士表示,因“双减”方案或将产生重大市场影响,政府部门已经制定相应保持平稳过渡的方案。对于该方案的公布时间,他预计在今年暑假左右,“随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是政策的一只靴子已经落地,另一只靴子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资本市场对教育培训行业的强监管表现得更为敏感。5月18日,高瓴资本、老虎环球基金等知名机构相继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持仓报告,高瓴资本在该季度清仓好未来和一起教育,老虎环球基金清仓高途,景林资本则大幅减持好未来的股票。

据悉,高瓴资本的清仓教育股行为发生在今年2月份。当时好未来股价约为80美元,而当前股价已下挫到21美元。作为在线教育的龙头企业——好未来的市值也从去年最高超过500亿美元,一路下跌至136亿美元。

受强监管政策影响,不到半年时间,仅高途、新东方、好未来三家头部公司,市值就已蒸发超5700亿元。

某头部投资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财经》E法,目前基本上所有的投资机构都在撤离教育培训行业。

对于营收主要依靠K12领域的教育培训机构,他们路在何方?

学而思网校、高途课堂、作业帮、网易有道、猿辅导等多家在线教育企业纷纷布局本地化网课,实现网课本地化,本地化招生、本地化服务。有观点认为,这是在线教育大战进入“下半场”的表现,本地化策略是其深耕下沉市场、开启精细化运营的必然选择。

教育培训机构清大集团董事长孟祥优在接受《财经》E法采访时表示,目前已有一些头部的在线教育机构通过打通地方教育部门,沟通学校,在线下做课程推广,“现在对教培机构做广告推广有很多限制,这些机构开始通过地方进行扩展推广,加大本地运营投入”。

此外,一些头部教育机构均在布局针对成人的教育行业。高途、网易有道都推出了针对成人教育业务的独立品牌。

王亚宁指出,在教育行业的长期监管态势下,行业将会更加规范发展,头部企业的效应会更加明显,部分企业将会转型素质教育或职业教育,诸如围绕中职、高职及企业的实训服务,以及围绕职业培训的会计、财经、公考等内容。

孟祥优表示,因为众所周知的强监管态势,他所在的培训机构一直在寻找转型之路。原来主要做K12领域的学科类培训,从2020年开始转型面向孩童的艺术、主持、舞蹈、乐器、编程等素质类培训。今年以来做政府鼓励的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如教师资格证培训、公务员培训等。

刘林告诉《财经》E法,多数校外培训机构转型,既是形势所迫又是大势所趋,他提醒这些教育机构不要全部转向职业教育赛道,这可能会带来新的一轮无序发展,“K12教育培训机构乱象频出的原因就是因为沉淀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带来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如果这些机构一窝蜂转向职业教育领域,可能会重演今天在K12领域的问题。”

作者 | 《财经》E法 樊瑞 编辑 | 鲁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