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有伴奏、没有指挥,庆祝大会千人朗诵如何做到整齐划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有一个特别的节目:青少年献词。一千余名青少年以朗诵的形式许下对党的青春誓言,令人印象深刻。千人献词,这在天安门广场举办大型广场活动以来,尚属首次尝试。而节目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来看看他们的幕后故事。
千人献词团领诵中国传媒大学大三学生冯琳:
我最大的困难就是忘记技巧。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学这个专业,看到稿件更多想到的是,句子的重音停连,声音的高低虚实变化,在哪里透气换气,更多的是这种外在的技巧,老师指出来的,会觉得另外三个人好像声音是暖的,但我的声音虽然有高低变化,但是听起来冷了一点。后来去观察我的搭档建铭,他是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那种,他不会去考虑重音高低,他会想说,这句话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我把什么强调出来。
赵建铭,就是献词中第二个发声的男大学生。据导演组介绍,经过视频海选,到进校园挑选,在将近4000名候选人中,最初有21人入围领诵的候选名单,经过两个月的阶段性封闭训练和导演组的严格筛选配对,最终只有10名主候选人进入下一阶段训练,赵建铭就是其中一位。来自东北的他,从高中起就有丰富的活动主持经历。但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他,训练一开始就面临短板。千人献词团领诵中央财经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大四学生赵建铭:
最一开始,我的气息可能不足,对于气息的运用不是那么熟练,自己的眼神、表情包括肢体的副语言,在朗诵的融合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加强了训练,多去体验这种腹式呼吸的感觉,另外就是对着镜子,去看自己的表情去看自己的眼神,这样反复不断去反复强化练习,去达到一个熟练的效果。
跟语言专业老师一起早起练声,由体能教练带着跑步锻炼,听资深导演讲情感表达,与心理专家放松互动体验,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坐进不同老师的党史课堂,献词领诵小组接受多维训练,只为深刻理解整篇献词中的百年党史并达到自然表达。12岁的领诵的小学生彭友馨,就因为一句话的自然表达,跟妈妈哭过鼻子。千人献词团领诵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彭友馨:
老师经常点这个点,但是我就感觉每次做得都不是最好,就是“妈妈对我说”,要有对象感,不能太强不能太弱,就是每一次都不能做得很完美,忍不住就哭了。晚上的时候跟我妈哭的,语音,就觉得自己状态不好,想要追求完美。我跟雅琪一个屋,我们俩互相纠正,这个感觉就出来了。
献词领诵小组前后进行了三次封闭训练。直到6月12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第一次核心要素全流程演练的时候,小学生姚牧晨才作为领诵,正式登台展现。千人献词团领诵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姚牧晨:
一步步走到现在,其实感觉挺有成就感的。真正最后一刻,在天安门广场去献词的时候,真正挺光荣的。我看着新中国的象征天安门,以最真实的情感去诉说,带着中国人自豪感,身为一个中国少年中国青年的使命感。
七一当天,除了领诵合得一致,千人群诵的声音也是整齐划一。这背后,其实是导演组和各学校老师的各种奇招。
除了用绕口令让大家嘴皮子利落,北京不少中学通过发声技巧、腹式呼吸、形体和体能训练等方法,打好朗诵的基本功。
中国人民大学则想出了“平板支撑+朗诵”的训练方法,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表情训练,达到动作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除了绕口令、练声、体能等基本功训练外,通过老师指导画重点、讲解训练稿,运动中练词调整气息,达到“声音齐”。
七一当天,在没有音乐伴奏、没有人发口令,也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千人朗诵做到了整齐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