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私募圈刮起"更名风",多家知名机构纷纷改名,还有大批私募陆续跟进? 来源:券商中国
图源:图虫创意文 | 券商中国 沈宁
券商中国记者近日发现,拾贝、明毅、保银等多家知名私募相继更名,在公司名称中注明了“私募基金”字样。
今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其中对私募基金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做出明确规定,要求私募在名称中标明“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字样,同时对公司经营范围也提出了全新要求。
由于新规采取“新老划断”,对于存量私募未做强制要求。上述知名私募的更名,是否会引起业内进一步跟进值得观察。不过,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部分头部私募,对方表示目前没有相关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按照新规调整公司名称后,又会发生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些私募会将简称变更为“**基金”,这和传统公募的简称非常类似。
多家知名私募相继更名
7月2日,明星私募保银投资发布公告称,对公司名称和经营范围做出变更,公司名称由“上海保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保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由“投资管理”变更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服务(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备案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保银投资更名在知名私募里并非个例。
今年4月,拾贝投资公告称,公司名称由“海宁拾贝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变更为“上海拾贝能信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注册地址由“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纬三路11号315室”变更为“上海市青浦区盈港路714号103室”。
明毅博厚上月也公告表示,明毅博厚投资有限公司自2021年6月5日起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明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服务;投资管理;资产管理”。
业内人士:存量私募未做强制要求
公司更名对私募来说是件大事,拾贝、明毅博厚、保银等多家知名私募的动作是否会引起更多头部私募跟进值得关注。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监管新规对存量私募并未做强制要求。
今年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
新规第三条明确规定,未经登记,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基金”或者“基金管理”字样或者近似名称进行私募基金业务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名称中标明“私募基金”“私募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字样,并在经营范围中标明“私募投资基金管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等体现受托管理私募基金特点的字样。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证监会在新规起草说明中明确, 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称及经营范围的规范要求实行“新老划断”,存量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名称及经营范围如不满足新规要求, 无需进行整改。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拾贝投资和明毅博厚除更名外,还均对公司注册地进行了变更。
“这两家公司应该不是特意为了加注‘私募基金’名称而做出调整,只是在做其他工商变更的同时,被要求必须按照新规进行相应变更。”有私募人士表示。在该人士看来,不排除部分公司为提高合规标准会主动更名,但多数头部私募应该不会跟进相关动作,监管对存量私募也没有做出强制要求。券商中国记者向多家头部私募询问,对方都表示目前没有相关计划。
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新规出台后,在协会新登记的私募管理人名称绝大多数都符合了新规要求。
简称“**基金”是否合规?
券商中国记者还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私募按照新规调整公司名称后,有些私募会将简称变更为“**基金”,这和传统公募的简称非常相似。
一家有类似操作的私募向记者表示,该公司在变更简称时曾经咨询过合规,确认合规后做出了这样的调整。记者就此询问了部分法律人士,律师都给出了合规的结论。
“公司全称是‘**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常的话,简称不是‘**基金’就是‘**私募’,后者感觉上会有点奇怪。”有业内人士指出。
记者同时注意到,有些老私募在变更公司名称时仍会保留原公司简称,还有一些新私募在设计简称时会刻意回避“基金”字眼,比如有近期登记的某私募基金就为公司简称取名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