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伏股今日诞生第二家市值上2000亿企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光伏股今日迎来普涨。
7月21日盘中,中利集团(002309.SZ)、京运通(601908.SH)、通威股份(600438.SH)、福斯特(603865.SH)、福莱特(601865.SH)、协鑫集成(002506.SZ)实现涨停。
截至当天收盘,阳光电源(300274.SZ)涨9.42%、锦浪科技(300763.SZ)涨7.83%、晶澳科技(002459.SZ)涨6.05%、亿晶光电(600537.SH)涨5.99%、晶盛机电(300316.SZ)涨5.91%、东方日升(300118.SZ)涨5.23%。
此外,赛伍技术(603212.SH)涨5.1%、亚玛顿(002623.SZ)涨5.06%、中来股份(300393.SZ)4.55%、隆基股份(601012.SH)涨4.11%、中环股份(002129.SZ)涨3.14%、晶科科技上机数控(603185.SH)涨3.18%。
其中,阳光电源报收137.98元,市值达2010.3亿元,创历史新高。该公司也成为继隆基股份后,第二家市值突破2000亿元的光伏企业。
阳光电源已连续多年为全球最大的光伏逆变器出货商。该公司在2015年首次超越SMA公司,成为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最大的公司。该公司目前国内市占率为30%左右;国外市占率15%左右。
在7月15日公布的福布斯中国2021年最佳CEO榜中,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首次入选,在50位CEO中排名第34位。
7月21日,曹仁贤作为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出席“2021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他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基础和产业配套优势快速发展,逐步取得了国际竞争优势并不断巩固,已经具备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但曹仁贤认为,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真正实现行业理性可持续发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管理,避免周期性盲目扩产引起的行业周期性振荡,避免恶性竞争导致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是摆在每一个光伏从业者面前不可回避的、亟需解答的课题。
今日光伏股普涨,或受两条消息刺激。去年以来光伏产业链短缺的玻璃和硅料端,均迎来利好消息。
据工信部网站7月20日消息,修订后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下称《办法》)近日印发。《办法》明确提出,新上光伏压延玻璃项目不再要求产能置换,但要建立产能风险预警机制,新建项目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全国性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召开听证会,并公告项目信息,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履行承诺不生产建筑玻璃。《办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工信部在解读中表示,预计到2025年,光伏压延玻璃缺口较大,光伏玻璃产能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已经显现。因此,为有利于保障光伏新能源发展,促进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办法》对光伏玻璃产能置换实行差别化政策。
2020年下半年,得益于光伏产品需求旺盛,玻璃成为产业链环节最短缺的原材料,价格几度跳涨,甚至影响到了组件正常交付。《办法》的实施,或有效促进光伏玻璃产能的释放。
除了玻璃端产能的利好消息,今年以来最为紧缺的原料多晶硅,也正式步入价格下行通道,实现“三连降”。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硅业分会7月21日消息,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分别下滑至20.81万元/吨、20.9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1.61%、1.06%,已连续三周下降。
硅料价格下探,有利于下半年下游市场复苏。光伏制造可大致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四个环节。
自今年初以来,硅料价格涨幅近150%,并带动硅片、电池、组件全产链涨价潮。组件价格高居不下,下游采购意愿减退从而影响装机。
今年1-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9.91 GW,同比去年处于疫情期间的同期增长了约61%,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24%。这一增速仍低于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