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假如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
“归来了,我的祖国!
归来了,我的故乡!
国人要自强,
男儿须担当……”

7月29日
在皖西南小城怀宁
黄梅戏《邓稼先》再次唱响
稼先雕像、稼先路、稼先桥、稼先公园……
人们来到这些地方
向他们心中的英雄——邓稼先
致敬!

邓稼先(资料照片)
1924年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
当时的中国积弱已久
青年时代的邓稼先
曾因外国侵略者燃起的战火
不得不开始颠沛流离的求学生活
“一个国家没有自卫能力,
必然任人宰割,
老百姓没有活头!”
发愤图强、救国救民的信念——
在千千万万邓稼先一样的爱国青年心中激荡

邓稼先生平事迹展览馆陈列的手迹(安庆市委宣传部提供)
他将个人的事业
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
1950年
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当年
他就毅然回国
6年后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26岁,这位“娃娃博士”
成为初创的中国核物理事业的“新鲜血液”
在特种材料加工车间里
在爆轰物理实验场
在风雪弥漫的荒原上……
哪里有困难
就到哪里去
哪个工作岗位最危险
他就出现在哪里
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
作为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
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新华社资料照片
1964年10月16日
浩瀚的戈壁滩上一声巨响
升腾起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
“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资料照片)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
邓稼先进而开始探索氢弹设计原理
选定技术途径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
从原子弹到氢弹
仅用时2年8个月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邓稼先接到组织赋予的重任后
悄悄作别家人投入秘密工作
他怀着深深的歉意对妻子说
“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做好了这件事,
我这一生过得就很有意义,
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邓稼先(资料照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邓稼先这样鼓励周围的年轻人:
“干我们这个工作,
就要甘心当无名英雄。
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
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

位于怀宁县的邓稼先像(舒中胜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邓稼先对工作极端负责
最关键的时候总在第一线
在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危险时刻
他坚持站在操作人员身边
这种忘我的大无畏精神
激励着身边的人
不怕牺牲,奋勇向前!
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科研工作者
中国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
研制出“两弹一星”
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
中国这样一个百余年来任人欺凌的落后国家
才能昂首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七十年代末
一次投试实验中出现事故
核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深知危险
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抱起核弹碎片仔细检验
正是这次意外
给他的身体留下难以挽回的伤害
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
他研制核弹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
“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合影(资料照片)
1986年7月29日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对妻子许鹿希说
假如有来世
我还是选择中国
选择核事业
选择你!

邓稼先(右二)和夫人许鹿希(左二)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右一)合影(资料照片)
誓言无声
邓稼先逝世后
他一生的挚友杨振宁说
邓稼先的一生
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
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强国有我,科学报国!”
邓稼先逝世35周年
学生、青年、科技工作者
纷纷向邓稼先雕像献花
缅怀这位“两弹元勋”
他的心中永远有中国
人民的心中——永远有他!
记者:徐海涛、陈诺
视频制作:安庆市委网信办、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
鸣谢: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中共怀宁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