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专访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产品为王!打通新药入院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1-08-01 22:47:42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专访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产品为王!打通新药入院最后“一公里”

在今天揭晓的“2020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齐鲁制药集团位列第九位,第六年进入榜单前十。

8月1日,2021年(第38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2020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发布会在济南举行。

本次大会以“共筑高能生态圈”为主题,来自全国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行业专家、金融精英及优秀产业链企业代表,从政策环境、创新生态、跨界融合、资本格局等多维度探讨我国医药产业各环节协同合力、全方位推进生态体系能级跃升路径,从而实现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

会上揭晓了“2020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齐鲁制药第六年进入榜单前十,是其整体实力和突出成绩的综合反映。齐鲁制药集团此次位列榜单第九位,继续领跑山东省内医药企业。。

根据齐鲁制药官方披露,公司累计研发上市300多个药品400多个品规,聚焦抗肿瘤、抗感染、肝病、自身免疫、代谢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目前在研创新药物项目60余项,已有十余项进入临床研究,一项已经申报生产,预计2022年获批上市。在药品一致性评价中,齐鲁制药已累计过评药品84个,其中37个为首家过评,长期保持行业双领跑。在已进行的5轮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累计中标34个品种。2020年,齐鲁制药实现销售收入达27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近年来,为适应新时代中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企业需要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实现创新研发战略由“仿创结合以仿为主”到“创仿结合,以创为主”的转变;另一方面,紧跟国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持续开发“全球新”“全球好”药物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本次大会期间,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回顾了公司医药征程的布局初心,阐述了下一步的研发方向,并对未来的发展战略绘制了蓝图。

《21世纪》:齐鲁制药多年来在产业链各环节不遗余力的投入,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已经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能否和我们详细分享一下公司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主要的差异有哪些?优势有哪些?

李燕: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齐鲁制药构筑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创新研发体系:

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集团研发投入将占销售收入的12%;接近40亿元。目前公司拥有小分子药化精准设计平台、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组合(MabPair)、溶瘤病毒、ADC技术平台、纳米药物递送等核心技术平台;拥有业界最先进的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工艺开发、质量研究、产业化技术与平台;

二是,目前以拥有专职研发人员3000余人的高素质创新研发人才队伍其中具有国际视野的各类领军人才超过百人,创新药物研发板块的博士学历占比31%;

三是,与众多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广泛合作,进行各类靶点和项目研究;展开多维度、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做“全球新”“全球好”,于全球范围多中心同步开展临床研究,致力于产品服务全球患者;

四是,拥有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能,单罐细胞培养规模国内最大,总细胞培养规模国内领先,解决了生物药物生产的产能瓶颈,可为临床一线及时、足量提供急需的生物技术产品。

《21世纪》:近年来,医药行业的价值回归趋势愈来愈明显,单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医药企业而言,打造一个成功的产品需要哪些基础要素?

李燕: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均强调产品必须要有明确的临床价值,从行业角度说不再是“销售为王,而是产品为王”。

要打造一个成功的产品,要有完善的研发政策体系支持。自2015年开始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国家出台了一些列的重磅改革政策,国内的药物研发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这为优化国内药物研发环境起到了清本正源的作用,让药物研发有了滋养的土壤;与此同时,要有高水平的研发体系做支撑。包括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此外,要有高效的市场准入政策保障。从仿制药的国家集采到创新药入院,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健委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鼓励临床急需的新药尽快在医院落地打通新药入院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好药惠及于民。

《21世纪》:聚焦创新是当下中国药企的重要课题,如何看待当下的创新研发趋势,公司在创新布局上有哪些着力点?

李燕:齐鲁制药在“创仿结合,以创为主”的战略方向下,以解决目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研发更具临床价值的创新药;紧跟国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在抗肿瘤、抗感染、肝病、自身免疫、代谢疾病等未被满足的重大疾病治疗领域,持续开发“全球新”“全球好”药物。

战略布局上,在中、美建立全球5大创新研究中心,并积极与海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差异化引导创新(Differentiation),并逐步加强源头创新。在布局的创新项目研发上,以创新为导向,解决临床急需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建立了多种具有竞争力的平台支持产品管线的建立。差异化引导创新(Differentiation),并逐步加强源头创新。

适应症上,聚焦肿瘤、抗病毒、代谢疾病等疾病领域,瞄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药研发,拥有多个联合骨架(backbone)产品,可组合多种联合探索,以提高肿瘤响应率和解决第一代肿瘤免疫治疗后耐药。

此外,不断瞄向医药科技前沿,大力布局高端制剂,一方面,对现有产品实现二次开发,寻找具备临床优势的关键点,为临床提供更优的选择;另一方面,加紧高技术壁垒仿制药的开发,着力打破关键的共性技术壁垒,尽快满足国内患者对高端制剂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21世纪》:近两年,国家在大力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集中带量采购等。您认为这些政策的出台反映了国家对医药发展怎样的态度和期望?医药企业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李燕:近些年,国家加快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全面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并全面启动产业升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适时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药品,开展带量采购,一系列、全面的重大政策及举措,反映出国家在引领中国医药行业,向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坚强决心,这也充分反映了国家对于加强医药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决心。

目前,国际关系和内外部环境对我们的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披上了不确定性因素,一方面,技术和设备转让或引进需要进一步加速打通环节掣肘,另一方面,国内基础研发能力尚且不足,自主研发能力急需加强。

在此情况下,我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应加强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转化效率,强化校企、院企联合,让那些躺在论文和实验室里数据,尽快转化为实用的技术成果;其次,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寻求技术突破;此外,坚持自主研发和对外合作并举,利用有限的空窗期尽快实现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的积累。

《21世纪》:集采成为国家推行的重大政策之一,齐鲁药业也成为重要参与者,您认为,这一政策会有怎样的作用?该政策对齐鲁的战略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李燕:集采实行带量采购,不仅符合商品经济发展规律,也降低了医药制造企业的市场运营成本。集采将有效地促进企业更加专注地开展药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带量集中采购是大势所趋,也是“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与目标达成的必然要求。我们将一如继往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截至目前,齐鲁制药在五轮国家集采中共中标34个产品,走在了行业前列,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品牌非专利药领域加速布局,加快研发速度,持续研发上市系列重点药物,打破进口药垄断,切实为百姓用药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视频,王英旭,汤跃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