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评论】“双减”落地了,教培机构如何转型?

时间:2021-08-02 09:47:39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评论】“双减”落地了,教培机构如何转型?

图片来源:图虫图片来源:图虫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称“双减”意见)发布后,校外培训机构如何转型备受关注。

“双减”政策发布后,最明显的是变化,是上市的培训机构的股票大跌,资本已经对学科类培训不再看好。原准备上市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很难再上市。头部校外培训机构纷纷运作转型,如新东方、好未来等都进入非学科的艺术、体育培训领域。

也有部分机构预判未来市场前景不佳,正准备退出,也由此引发员工失业与退费问题。据报道,媒体梳理北京12345热线统计发现,从7月1日-7月27日,市民反映培训机构退费问题的诉求超过4000件。“双减”措施出台后,仅7月25-27日中午,涉及培训机构退费的相关诉求就达到1084件。

在笔者看来,考虑到培训机构采取预付款经营模式,以及校外培训业体量大,从业人员多,要求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都马上按“双减”意见的要求,停止暑期学科培训“急刹车”,是要不得的,而需要采取逐步稳妥推进的方式,让学科培训机构逐渐退出与转型。

“双减”意见其实对如何推进双减措施,已有部署。首先,在全面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确定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南通市为全国试点;其次确定了预期目标: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各地监管部门在具体执行“双减”措施时不能操之过急,期待急于见效,要给培训机构缓冲期与转型期。

在落实“双减”措施时必须考虑到,校外培训业的从业人员有上千万,主要以学科培训为主,如果监管学科类培训的措施全部得到执行,那大部分学科类培训机构将关门,会有大量失业。部分机构向非学科类培训转型,但非学科类培训的市场空间有限,且对从业者的要求不同。

总体看来,“双减”政策眼下对头部培训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禁止资本化运作,肯定会得到执行,“双减”的显著治理后果之一是,将不会再存在学科类培训的头部机构。根据“双减”政策,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须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意味着资本已经很难进入学科类培训,但政策是允许对于非学科培训领域的资本化运作。

从长远看,如果未来非学科类培训也出现内卷,也会禁止资本化运作,也存在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相对来说,只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风险是最小的。

其他措施能否得到切实执行,许多校外培训机构还在观望中,他们认为,培训市场体量大、就业人员多,各地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或者设立更长的过渡期。

以笔者之见,有可能设立更长的过渡期,但禁止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进行学科类培训肯定会执行,校外培训机构对此不要抱幻想。不同的只是面向普通高中的学科类培训是否会参照执行。

落实监管措施后,学科类培训的失业人员的流向,一是转行求职,二是可能转为做“地下”生意,包括做上门家教,或者在小区里租房开展“别墅培训”。后一种流向尤其值得关注。如果出现这种流向,则意味着推进“双减”的实际减负效果不理想,家长无法通过合法的渠道送孩子上学科培训班,培训转到地下,孩子的负担难以得到减轻。

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只是一方面,如果只监管培训机构,不疏导家长的培训需求,将很难起到减负的实际效果。

要疏导家长对培训的需求,一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落实学校自主权,尽量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二要学校、社会更多履行教育职责,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与假期托管服务;三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否则会和过去历次减负一样,越减学生的负担、家长的焦虑越重。只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创造多元成才路径,才能切实把学生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因此,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要同步推进其他配套措施的实施,让培训机构平稳退出或转型,没有其他配套措施落地,对培训机构的学科类培训进行“急刹车”,不会有好的效果。完善配套措施的时间,就是治理培训机构的过渡期,也是“双减”见成效的时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