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迪士尼营收反弹,但流媒体等新业务仍不容乐观
后疫情时代,迪士尼仍需要在不确定性中艰难前行。
作者|于松叶
编辑|明非
近日,迪士尼和斯嘉丽·约翰逊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8月14日,迪士尼方面表示将“封杀”斯嘉丽·约翰逊,不再和其进行任何合作。起因是迪士尼在主演斯嘉丽·约翰逊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电影《黑寡妇》同步上线至自家的流媒体Disney+,影响了后者的电影分成收益。
将新影片在流媒体同步上映,是迪士尼为Disney+提升用户量的有效途径,但这一做法,无疑要面临众多阻力,日本第一大院线TOHO为了抵制迪士尼线上线下同步上映的混合发行模式,从《花木兰》至今,没有上映任何一部迪士尼电影。但迪士尼表现的态度也十分强硬,表明了未来将加大力度扶持流媒体。
得益于流媒体业务的突飞猛进,以及迪士尼乐园等线下业务的复苏,迪士尼第三季度财报数据亮眼,总营收达170.22亿美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为9.18亿美元。
目前,迪士尼的营收主要来源于DMED(迪士尼媒体和娱乐发行)和DPEP(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两大部门,DMED的第三季度营收为126.81亿美元,同比上涨18%;DPEP的第三季度营收为43.41亿美元,同比上涨308%。
受疫情全球范围内肆虐影响,迪士尼去年同期净亏损47.21亿美元,所以迪士尼本季度的高增长,其实是营收大幅恢复的表现。但是和2019年同期17.6亿美元的净利润比起来,迪士尼的元气仍未恢复。
疫情是未来内容制作和发展线下业务的最大阻力,抛开外部因素,迪士尼自身的IP创新乏力问题也亟待解决。后疫情时代,迪士尼仍需要在不确定性中艰难前行。
01蛰伏两年,流媒体初捷
迪士尼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170.22亿美元的总营收中,DMED(迪士尼媒体和娱乐发行)的营收为126.81亿美元,占比将近总营收的四分之三。而DMED业务营收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广告费和订阅费两个收入来源的大幅增长。第三季度迪士尼的广告和订阅费分别为31.63亿和31.56亿,同比增长66%和48%。
广告和订阅收入的大幅上涨,在于迪士尼DMED业务部门组织了更高效的内部架构,刺激了流媒体和线性网络业务的营收。
2020年10月,迪士尼重组了DMED业务部门。此前该业务分为三个部分:媒体网络、工作室娱乐、直接面向消费者和国际。重组之后的DMED,有一个新的独立小组负责广告、发行等业务,并对财务业绩负责。内容方面,则由工作室、通用娱乐和体育三个制作组负责。而DMED的三个重要业务线/分发平台,则包括线性网络(美国国内频道、国际频道等电视网络)、直接面向消费者(流媒体等业务)和内容销售/许可。
也就是说,DMED将原来的三块业务的主体进行了合并,并额外组建了发行组。这体现了迪士尼以内容为核心,以三个分发平台为渠道,对内容进行统一发行的战略。线性网络和内容销售/许可都是迪士尼的常规业务,只有流媒体业务亟待发展。毫无疑问,DMED的重组,重点在于促进流媒体业务的发展。
不同于对内容有一定要求的电视网络,流媒体的内容门槛相对宽泛,因为流媒体需要尽可能大的内容池。通过整合内容制作部门,迪士尼的流媒体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因为越紧密、越高效的内容生产模式,越利于流媒体的成长。
目前,迪士尼的流媒体业务中包括Disney+、Disney+ Hotstar、ESPN+、Hulu 和 Star+DTC。其中,Disney+、ESPN+和Hulu是最主要的三块业务。
2019年8月,迪士尼宣布将Disney+、ESPN+和Hulu捆绑销售,捆绑包售价为12.99美元,比分别订阅三者的总额优惠近5美元。这三块业务,分别面向了不同受众,Disney+多为合家欢型内容,Hulu专注于成年人的视频娱乐内容,ESPN+则立足于体育内容。通过三者的绑定,迪士尼打造了一个受众覆盖面极广的流媒体矩阵,利于消费者以家庭为单位,购买捆绑包。
2020年初疫情在全球的大面积爆发,使得迪士尼方面不得不大胆推进流媒体业务。由于真人版《花木兰》延期上映,迪士尼为了减少损失,将《冰雪奇缘2》和《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提前于Disney+上线。
疫情的持续反复注定了《花木兰》难以在线下取得好的票房,2020年8月,迪士尼宣布《花木兰》将在北美和全球其他一些市场绕过院线上映,直接上线Disney+。
此外,漫威宇宙的《黑寡妇》《永恒族》《奇异博士2》等多部电影也宣布延期上映,只能靠网剧来维持粉丝黏性,《旺达幻视》《猎鹰与冬兵》《洛基》等Disney+美剧一定程度弥补了院线收入的空缺。
Disney+上映的三部漫威美剧去年10月,迪士尼CEO鲍勃·查佩克(Bob Chapek)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加速了迪士尼的转型”。线下的全面复苏遥遥无期,内容注定向线上集中靠拢,促进Disney+等流媒体业务的快速增长。
迪士尼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Disney+的付费订阅用户已经突破1.16亿人,同比上涨100%。此外,ESPN+付费订阅用户数为1490万,同比增长75%;Hulu总订阅用户数达4280万,同比增长21%。
但迪士尼对流媒体的野心,似乎并不止步于填补疫情带来的营收损失。在疫情相对稳定的今年,迪士尼仍采取了混合发行模式上映《黑寡妇》,这不仅遭到主演斯嘉丽·约翰逊起诉,也被日本最大的院线方所抵制。
面对来自演员和院线方面的压力,迪士尼没有丝毫让步或妥协的表现。这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迪士尼这种相对保守的巨头开始更加依赖流媒体,在未来,院线极有可能成为非必要的存在。
02IP创新乏力,难为流媒体输血
无论是线上还是院线,都不过是迪士尼变现的渠道而已。对迪士尼来说,内容依然是营收的核心动力。迪士尼的流媒体业务本身不缺内容,迪士尼旗下有着众多电影公司、几百个国际电视频道及其他娱乐和体育业务,能够为流媒体业务“输血”。
今年5月,迪士尼公司方面表示,计划今年关闭100个国际电视频道,以朝着以Disney+等流媒体服务为中心的未来前进。分发渠道的缩减,意味着内容将进一步向Disney+等流媒体平台靠拢。
迪士尼旗下庞大又繁杂的发行品牌(子公司),构建出了一系列IP,而基于一个个IP诞生的内容,也成为了迪士尼流媒体业务的养料。但一个明显是事实是,迪士尼的IP帝国,隐藏着重重危机。
迪士尼公司目前主要的发行品牌为迪士尼影片、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漫威影业,三者均打造了自己的系列电影或电影宇宙,以保证IP开发的连续性。
迪士尼影片以动画电影和动画真人化电影为主要业务。近几年,迪士尼影片推出了《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等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动画电影。
但在真人化电影方面,迪士尼近几年的发挥不甚稳定。《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等真人化电影叫好又叫座,全球累计票房均破10亿美元。
《沉睡魔咒2》《花木兰》则反响平平,票房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花木兰》更被指不了解中国历史、地域和文化,影片中存在很多不符合真实情况的设定。
此外,迪士尼影片的动画电影和真人化电影均陷入了续作诅咒,《冰雪奇缘2》和《沉睡魔咒2》的口碑普遍不如第一部,存在明显的创新不足和剧情乏力等问题。
观察《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等大获成功的真人化电影可以发现,真人化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两个要素,分别是角色还原度和剧情创新程度。然而迪士尼接下来的几部真人化电影,市场并不看好,首先在角色还原度上,就给影迷泼了一盆冷水。真人版小美人鱼的扮演者为黑人,白雪公主的扮演者肤色也偏棕,和原著设定明显不符。
业内预测,即便这两部电影在黑人市场取得较好成绩,恐怕也难以讨好较为保守的白人和亚洲消费者。
皮克斯动画以“总动员”系列电影闻名,《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和《机器人总动员》等作品都是现象级动画电影。和迪士尼影片截然不同,皮克斯的续作成绩十分亮眼,近5年票房过10亿的4部动画电影中,3部为续作。但续作作品过多,不仅有消耗情怀和炒冷饭之嫌,也让人对皮克斯的新IP开发能力感到担忧。
皮克斯工作室代表作漫威影业则进入了IP主角更新换代的尴尬期。随着近期《黑寡妇》的上映,意味着漫威宇宙初代复仇者联盟成员里,尚未上映的作品仅剩暂定2022年上映的《雷神4》。在初代复联成员全部告别漫威宇宙之后,漫威是否能继续制霸荧幕,也充满未知数。
但在流媒体风波和疫情的左右夹击中,《黑寡妇》全球票房遇冷。迪士尼方面的最新回应中,表明将不再与黑寡妇扮演者斯嘉丽·约翰逊合作,主演和迪士尼的矛盾,也使得粉丝大呼扫兴,进而对票房产生不利影响。
而在有了斯嘉丽·约翰逊的前车之鉴后,已经拍摄完成、进入制作阶段的几部漫威电影会否在Disney+同步上映,会否被众多主演起诉,也是外界担心的问题。在迪士尼持续推进的其他电影项目中,后续主演在签约时,大概率也会要求在合同中明确流媒体方面的分成权益。
迪士尼面对演员提出的要求时态度一向强硬,此前,战争机器的首位扮演者也因片酬问题,和迪士尼分道扬镳;爱德华·诺顿则因和漫威的创作理念差距过大,辞演《绿巨人》后续作品,这也导致绿巨人的个人系列电影就此腰斩。
可见,迪士尼并不在乎单个演员的态度,大不了换演员,并砍掉其涉及的系列电影。但问题是,封杀一两个演员、砍掉一两个电影系列对漫威宇宙的影响有限,但若是大部分系列电影的主演均站出来抗争,漫威影业注定吃不消。迪士尼未来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乖乖妥协,给予演员对应补偿,要么放弃将院线电影于Disney+同步上线的做法。
在疫情有可能反复出现的未来,放弃用新电影扶持成长迅猛的Disney+,显然不是明智做法。面对主演想在流媒体端分一杯羹的要求,迪士尼未来大概率会选择妥协。
除了发挥不稳定的迪士尼影片、持续“吃老本”的皮克斯工作室和陷入流媒体分成问题的漫威,支撑迪士尼流媒体业务的,还有迪士尼旗下的其他电影公司。但是比起三个主要的发行品牌,迪士尼对其他子公司的IP开发更为保守,例如20世纪福克斯的经典IP《星球大战》,迪士尼开发的新系列电影的口碑远不如旧作。
如果说迪士尼旗下众多电影公司的过往出品的作品相当于稳定的“潭水”,撑起了Disney+的内容池,那么持续开发IP,在流媒体平台上线新电影,就相当于为IP变现输送“活水”。但如今,迪士尼三大发行品牌在IP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定也会成为迪士尼流媒体业务发展的绊脚石。
03疫情局势下,线上线下服务稳定性仍不可控
流媒体和院线营收的本质是IP的一次变现,DPEP(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业务营收则是迪士尼IP的二次变现,即通过开主题公园、度假村、售卖周边产品等方式,进一步挖掘IP的商业价值。
在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背景下,迪士尼的业绩也受到了明显干扰。迪士尼试图用流媒体营收,来抵消院线方面的损失,但更根本的问题是,疫情也影响到了内容产品的生产和制作,例如体育直播节目、影视作品等等。
但是疫情对于迪士尼的最明显影响,无疑体现在DPEP业务上。今年第三季度,DPEP的营收为43.41亿美元,同比上涨308%。其中,主题公园门票、度假村和商品食品销售三个主要营收均出现大幅回升。
迪士尼财报中,也强调了新冠肺炎对DPEP业务的影响。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初期,迪士尼的主题公园和度假村关闭,游轮导航、导游业务和舞台剧表演均暂停。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迪士尼正在逐步恢复运营,但通常会限制场所内的人员容量。
可见,虽然DPEP的收入开始恢复,但距离迪士尼真正的二次变现实力仍然有一定距离。即便如此,DPEP部门的第三季度营收,仍然占了总营收的四分之一左右。
迪士尼是全球为数不多将IP二次变现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娱乐公司之一。迪士尼成立流媒体业务之后,被频频和流媒体巨头奈飞进行对比,但实际上,在奈飞面前,迪士尼将长期多一个维度,即DPEP业务。奈飞虽不乏爆款作品,但在IP打造上,却远不如迪士尼,这也导致其不具备建设主题公园和售卖周边产品的基础。
在IP二次变现方面可以和迪士尼一较高下的,唯有环球影业旗下的环球影城。但和迪士尼以动画角色、动画场景为主题的迪士尼乐园不同,环球影城主题乐园的IP类型更为杂糅,覆盖的受众也更广。以坐落于中国的两个主题乐园为例,上海迪士尼乐园由米奇大街、奇想花园、探险岛等迪士尼动漫人物或剧情主题园区构成,北京环球影城则是由小黄人乐园、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等7大电影主题园区构成。
或许是意识到主题乐园的调性太过单一,迪士尼也在考虑发展以其他IP为根基的线下业务。据报道,迪士尼将于明年春天推出星球大战沉浸式主题酒店,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线下消费。
报道显示,星球大战主题酒店的两晚双人住宿费用最低为4809美元,费用涵盖了标准舱位(套房价格更高)、膳食(不包括酒水)、互动故事任务、服饰和各种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总的来看,该主题酒店提供的服务,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沉浸的剧本杀游戏。
该主题酒店还为多名旅行者提供了优惠选择,三口之家只需多支付500美元,即5299美元,四口之家的价格则为5999美元。相对高端的消费,无疑能进一步刺激迪士尼的DPEP业务营收,但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一个多人聚集的主题酒店能否顺利开张,仍是未知数。
后疫情时代,迪士尼终于打了一场翻身仗,但是在IP创新乏力和疫情反复无常的背景下,迪士尼不能仅押宝于流媒体和主题酒店等业务方向的创新,更应该考虑如何为庞大的IP矩阵赋予恒久的生命力,以保证在流媒体之战中,自身的基本盘依然稳固。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