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越王博物院成立,呈现岭南文化多元交融
澎湃新闻获悉,今年上午,由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南越王宫博物馆合并组建的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合并后的南越王博物院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主要负责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等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藏品管理及征集等。其中,南越文王墓与南越王宫署遗址均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广州六大史迹。




鎏金铜壶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右夫人玺”龟钮金印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铜编钟乐器3套,铜鼎36个,铜镜39面,以及金印3枚,出土玉器240多件。
丝缕玉衣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1983年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墓主身穿的玉衣殓装已复原,是发现完整的西汉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唯一的"丝缕玉衣"。墓中出土蓝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铜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义的稀世珍品。


印花大方砖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2005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越王宫博物馆藏
2006年、2012年,由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等组成的“南越国史迹”和“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分别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之一。
熊饰踏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2005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越王宫博物馆藏

“万岁”瓦当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2005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 南越王宫博物馆藏
合并后的南越王博物院由王宫展区和王墓展区组成,合共占地面积近4.5万平方米,下辖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状展示三大遗址,设有六大主题常设基本陈列和三个临时展厅,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参观体验。博物院文物藏品丰富,在已定级文物中,一级文物达245件/套。

院名“南越王博物院”字体,分别从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集出。其中前五字“南越王博物”取自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南越木简,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考古队从遗址内一口南越国渗水井中清理出百余枚木简,木简上的文字均为墨书字,字体俊美修长、疏朗清秀。最后的“院”字自南越木简与云梦秦简、里耶秦简中分别集出笔画进行重组,并美化字形结构而成。里耶与云梦均属楚地,南越文王墓中出土了多件含有楚文化元素的精品文物,展现了历史上岭南与楚地活跃的交流。越文化与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融汇一体,成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院名文字隐喻了南越国由秦至汉的发展历程,也蕴涵了岭南文化多元交融的特点。全新的“南越王博物院”院名标识,兼具历史性、时代性与艺术性,是两馆浑然一体、携手奋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写照。
南越王博物院设立的8个业务部门中,文保部、藏品部和考古部相辅相成,它们将为开展各项业务提供有力的实物和学术支撑。文保部针对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进行科学保护和管理:对遗址本体实现日常监测和巡查;引入社会上具有文物保护资质的相关机构,对遗址本体实施日常维护保养;针对遗址已经发生的病变进行主动介入,开展病变原因的综合分析研究并实施保护措施。藏品部负责整理保管和研究两个展区收藏的大量文物,这些文物资源在年代、类别上存在着互补互证的关系,此次合并也为接下来的文物研究工作打开了视野、拓宽了格局。考古部则针对王宫展区大量考古成果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研究,这为进一步揭示南越国时期至近代的广州历史面貌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潜力,为博物院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持续输出的学术资料。

在原两馆陈列研究部的基础上分设陈列部和研究部,研究部的设立在强化博物院的研究职能同时为展览的举办提供学术支撑,陈列部则偏重于展览的前端执行部门,在展览策划、大纲撰写、空间设计、辅助配套等方面各有侧重、互相补充。以此为基础,在陈列研究方面,依据南越国的历史背景及其文物特色,从不同角度探寻南越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间的联系,聚焦地域特色与海丝精神,引进具有相关联文化元素的展览。
2020年,王墓展区举办了“寻找夜郎”“滇王与南越王”文物特展,视角远离中原大地,直击汉帝国统治的边疆。我国西南和南部边疆的古老文化传统均深受百越文化影响,与南越文化有着共同的来源。未来的临时展览也将延续这一视角,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更长线的时间脉络中,更完整地“书写”南越文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为了让南越文化“走出去”,今年8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今后博物院举办外出巡展积累了实践经验。未来,博物院将对两个展区的外展文物进行统筹安排,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外展机制。
9月下旬,广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牵头城市,联合宁波、南京等一共27个城市举办的“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将在博物院王墓展区举办,这是博物馆成立后的首要工作,目前博物院的展览、宣传、教育、文创都紧密围绕这项工作展开。
南越文王墓与南越王宫署遗址均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广州六大史迹,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银盒、金花泡、船纹铜提筒、乳香和象牙等海丝珍宝见证了两千多前中国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南越国宫署遗址是广州两千多年来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上贸易管理机构所在地,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和繁荣历史变迁的重要历史见证。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大力弘扬与传承海上丝绸之路精神,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广州建设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打造海丝城市文化品牌。
(本文图文来自南越王博物院以及澎湃新闻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