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运费用水涨船高集装箱“一箱难求” 企业如何应对?
(经济观察)海运费用水涨船高集装箱“一箱难求” 企业如何应对?
中新社上海9月15日电 (周卓傲)“每天都受物流之苦。”乔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楷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段时间公司销售情况非常好,但当前水涨船高的海运物流,成了企业发展挑战。
据了解,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健身器材制造企业,乔山近期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三成多。李永楷介绍,公司现在每个月仅运往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运费,相比过去就多了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价格上涨同时,物流却比过去慢了3到4周。
随着经济复苏,全球市场对商品和原材料需求持续走高,海运需求激增,几乎所有类型船舶的租金都在飙升,集装箱、散货船等运费不断创下历史纪录。航运行业的数据显示,近期从亚洲向欧洲运送一个集装箱的成本,比2020年5月高出约10倍,而从上海到洛杉矶的成本则上涨了6倍多。
与上涨海运价格相对应的,是中国外贸的亮眼表现。据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比2019年同期增长22.8%。其中,出口1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进出口增速均超预期值。
业内人士认为,8月进出口增速超预期、外贸出口需求不断增加,充分反映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强大需求,但物流产能有限,或将进一步加大“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的情况。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上周航运业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多家航运公司陆续宣布将暂停即期运费上涨。截至目前,全球10大航运公司中已有逾半数跟进了“运费不涨价”的政策。
兴业证券分析指出,短期来看,目前集运需求依旧旺盛,疫情持续反复使得有效供给始终受到限制,运价高位持续上涨,不过若海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供应链逐步恢复正常,目前极高的运价水平或将难以维持。
艾媒咨询集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中新社记者,全球航运巨头的“冻价”,意味着海运价格可能不会像之前那样疯涨,但是并不排除这些企业通过各种额外的附加费用获利,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出现了拥堵费、旺季附加费、综合滞箱费等形形色色的附加费。
张毅表示,供给和需求是直接决定价格的,当供给不足需求又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涨价是必然的结果。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除了海运之外,也可以考虑通过中欧班列、中缅边境铁路等铁路运输方式,虽然价格、运输量等比不上海运,但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运输紧张的局面。
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快速货物班列,适合装运集装箱的货运编组列车。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来,打通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
“在运价接近的情况下,中欧班列时效性高、安全性强,且有利于疫情防控,其集装箱自然成为各企业争相竞争的对象。”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际班列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车探来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已接近饱和状态。
不过在当前阶段,铁路运输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此前在波兰罗兹举行的2021欧洲铁路货运峰会上,METRANS公司丝绸之路项目总监 Martin Koubek直言,铁路只是适用于特定货物,适用于那些愿意为更短的运输时间多花钱的客户,“单单将一艘船的货物转移到铁路上,就需要100-200列火车,试想一下每天有多少船往返中欧之间?”
Martin Koubek认为,就海运和铁运的关系而言,“取代”一词似乎言之过重,用“合作”更为贴切,铁路部门应该对海运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让不同运输方式各司其职,且相辅相成,共同为物流行业助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