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绿色金融创新监管防“洗绿”

时间:2021-09-17 10:47:12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绿色金融创新监管防“洗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报道 9月16日,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苏世民书院和中国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围绕“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这一主题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绿色金融是‘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肖钢表示,“双碳”目标会对金融体系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给金融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发展机遇,对金融业的业务模式带来重大变革,对于金融资产的定价、估值、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影响。

同时,“双碳”目标的实现可能会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根据一些机构的测算,贷款不良率或升至11%、债券违约率或提高4倍。此外,也会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带来新的挑战,包括如何处理好降碳和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可负担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都会对通胀、利率、汇率以及货币政策其他工具造成影响。

从绿色金融业务范围来看,肖钢指出,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存量超8100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与绿色相关的私募基金超500只、管理规模逾2000亿元,其中股权创投基金占比超90%。

就投资金融产品而言,肖钢强调,过去主要分析风险和收益,是一个二维的模式,未来可能还需要考虑ESG的绩效,进行三维的全面衡量。

另外,肖钢还就“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金融机构应该加强环境风险的分析。他指出,环境风险会增加金融机构投资的风险,金融机构必须增强识别、监测环境风险的分析和预警能力,通过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将其传导至金融业务的内部决策流程中。

其次,金融机构需要围绕环境的权益开发新产品,包括排污权、水权、排放权、用能权等。将环境的权益作为金融资产的底层资产,开发若干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再者,金融机构应加强环境信息披露。通过制定规则、分步实施,实现从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的转变;建立公共环境数据平台,加强对绿色金融的评级和认证;通过信息披露增加业务透明度,更好地追踪投资项目和产品的碳足迹。

最后,监管部门应加强绿色金融监管。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绿色金融评价体系;进一步统一监管规则,实现绿色金融的发展和金融业去杠杆的风险防范相互协调,防止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以及金融业“洗绿”问题;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金融创新的监管、协调,建立绿色金融分析、监测、预警的机制,强化资金运用的监管,有效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作者:舒晓婷 编辑:李艳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