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国创新丨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高孟轩:智慧医疗时代正加速到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 广州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要求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在此情况下,智慧城市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智慧医疗也引领起社会新风尚。
在经历了核心业务模糊的初期阶段,智慧医疗以健康管理为主线,利用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使医疗服务逐步走向了真正的智能化。不仅如此,在新医改方案的指导下,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建设投入,开展政企合作,助力智慧医疗快步走进百姓生活。
2018年,平安智慧城市成立,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深耕智慧城市建设的多个领域。作为其中的重点板块,平安智慧医疗在疫情期间基于信息技术开发能力和AskBob人工智能算法架构,36小时内上线"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线上辅助疫情自查指导就诊,缓解线下医院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并在重庆、湖北、广东等地的300多个官方新媒体平台上线。
在此情形下,智慧医疗产品研发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现状如何?全球疫情步入稳态后怎样继续拓宽市场?如何面对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阻碍?
高孟轩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分管智慧医疗业务的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高孟轩,就智慧医疗发展前景和"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进一步深耕的一些情况与思考进行探讨。
智慧技术全方位赋能
《21世纪》:平安智慧城市是专注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科技公司,在业务中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请问其在大医疗领域具体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高孟轩:医疗是平安在金融以外的第二大战略领域,目前,平安的医疗生态圈旗下布局了平安健康、医保科技、平安智慧医疗等等。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平安智慧医疗旨在用新技术赋能线下实体。其中,主要包括了四个部分。
首先是赋能监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5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应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其中,提出要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救治机制,夯实基层的网底。平安智慧医疗也以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管为切入点,响应"十四五"规划的号召,补短板,强基层。
其次是赋能医院。平安智慧医疗关注的不仅是医院核心系统SaaS的开发,而主要是医共体、医联体,我们通过中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开发了智能影像、辅助诊疗等智能应用,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流程医疗健康服务。其中,在辅助诊断方面,平安智慧医疗能够覆盖3000多种常见疾病。
除此之外,平安智慧医疗还重视赋能医生和服务慢病患者。在赋能医生方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及平安自有的五大医疗数据库开发的AskBob能够在信息获取、医学智库等方面提供服务,成为医生诊疗和自我提升的好助手。在服务慢病患者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医改联合研究报告》,中国大概有3亿左右的慢病患者,平安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为慢病患者和负责病患的医生提供智能化、线上化服务,实现从筛查到管理的高效率。
《21世纪》:平安智慧医疗覆盖了多少医疗机构?数据标准化是智慧医疗行业的一大关注点,平安如何赋能?
高孟轩:目前,平安智慧医疗覆盖的3万多家医疗机构里,除了六七百家三级医疗机构以外,整体上以赋能基层医疗机构为主,所以我们的合作对象更多落在了省市县区,比如重庆、湖北和甘肃。我们协助甘肃省卫健委搭建了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基层医生提供实时的辅助诊断推荐、规范化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推荐,已在甘肃省逾20000家基层医疗机构落地,从而减少了误诊、漏诊,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提供了有效帮助。
在与医疗机构合作或者平台搭建时,我们会借助人工智能、最新的临床指南和平安自有医疗数据库,涵盖疾病库、药品库、治疗库、医疗资源库和个人健康库,识别不合理或不规范的内容,帮助实现数据标准化、规范化。
《21世纪》: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平安智慧医疗上线"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平台上的"疫情问答"、"疫情分析"、"新型疫情防控服务管理平台"等产品背后的运行逻辑是什么?
高孟轩:上述这些产品关注的是"四预",即预警、预测、预案、预行。首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比如,在疫情期间,平安智慧城市助力深圳市政府打造的"i深圳"APP上线了疫情防控服务专区,提供"政策指引""疫情跟踪资讯""同行查询"等功能,汇集最新的疫情动态和权威的政策文件,为用户实时更新各省市疫情快讯与防控措施。
其次,通过AI模型,可以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收集,实现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预测,形成预案,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在疫情期间,平安智慧医疗为15个省市提供的每日疫情预测报告,精度最高能达到99.8%。最后,则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上报、辅助诊断等依托于新冠肺炎临床指南等集宣教、监测、预警、统计分析为一体的数字化工具。
支付成最大挑战
《21世纪》:医疗板块具有高投入见效慢的特点,平安在智慧城市中对智慧医疗的定位如何?是否对其有商业化和利润的要求?
高孟轩: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平安也一直把智慧医疗定位为战略板块,我们会对投入周期有所侧重和倾斜。
《21世纪》:在疫情期间,公司的亮眼表现对业绩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当全球疫情步入稳态、产品销量回归正轨后,平安智慧医疗将如何拓宽市场?平安智慧城市有怎样的发展方向?
高孟轩:考虑到医改是一个长期工程,平安智慧医疗在疫情过后仍会对公共卫生建设补强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慢病与国民健康程度更加紧密相关,医防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医疗体系正在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即从病前预防、医疗救治到健康管理,它的范围正在不断拓宽。尽管目前疫情加速了这个发展趋势,它在往后仍是长期存在的。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国家在联盟建设上加大了投入,无论是区域医学中心、城市医联体,还是县域医共体,其中目的都在于把头部医疗资源下沉,而这也是平安智慧医疗的关注方向之一。因此,未来我们会按照国家战略方针继续执行下去,对线上化、远程医疗、医疗信息化等功能进行研发升级。
就智慧城市而言,平安和市监局等监管部门在许多领域上都有合作,未来也将继续深耕。比如,在监管方面,平安打造的冷链食品监管系统,能够实现进口冷链食品风险预警、上下游链条溯源等功能,已在多个城市落地;在环境监管方面,平安也帮助相关部门对医疗废物隔离区内外及处理场所进行了监管。
《21世纪》:国家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结合的政策会对行业带来怎样的推动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目前面临着怎样的难点亟待解决?
高孟轩: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行业发展优化了政策土壤,随后到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速了互联网医疗以及互联网第三方服务。
但是,虽然国内百万家的医疗机构中有一半为私立机构,我国的核心医疗体系仍为公立医疗体系,占据了约为80%的诊疗量,分级分层分流诊疗任重而道远。
目前"互联网+医疗健康"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存在于支付端。我国将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这一举措的落实仍处于初期阶段,许多平台的专家咨询、慢病管理、药品等服务仍需病患自费购买。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许多商保公司开始与一些健康服务类线上平台开展合作。尽管目前的商保份额相对较小,但在未来,相信这会形成一种趋势,并且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作者:唐唯珂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