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分析|三季度经济增速降至4.9%,外需支撑下投资保有余力 来源:澎湃新闻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823131亿元, 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略低于的市场预期,
两年平均增长4.9%,环比增长0.2%。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7827亿元,同比增长7.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具体到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高于市场预期的3.5%,
环比增长0.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低于市场预期的3.8%
,环比增长0.05%;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长0.17%。
从同比看,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了反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速下降;从环比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上升趋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则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冯俏彬对澎湃新闻表示,
第三季度GDP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有基数效应的消退、中国第三季度经济领域一些重大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能源问题
。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则表示,在外需出口高速增长的前提下,三季度的GDP增速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内需不足,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不够。
“从经济增长的全局来考虑,‘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出口和内需不大可能在同一个时期都非常强劲,它们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冯俏彬说道。
四季度依然是消费复苏的重要窗口期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33亿元,
同比增长4.4%,比上月加快1.9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比上月加快0.08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4.8%。
按消费类型分,前三季度商品零售285307亿元,同比增长15.0%,两年平均增长4.5%;餐饮收入32750亿元,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0.6%。
冯俏彬表示,消费的反弹和中国疫情防控越来越成熟有直接关系,疫情防控经验的增加、各地的快速反应、将疫情控制在特定区域内都减弱了其对消费全局的影响。同时,国庆节、中秋节等节日因素都带动了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消费的复苏仍不均衡,餐饮行业恢复不错,但文旅方面恢复相对缓慢。
滕泰则表示,9月份的消费虽然情况比8月份有所好转,但是由于消费在经济增速里面占比较大,消费仍然低于疫情之前的正常指标。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对澎湃新闻表示,
随着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四季度依然是消费复苏的重要窗口期
。一方面,鉴于我国对于疫情反弹的防控效果,部分商品消费有望出现回补,或将继续带动整体消费回暖以及服务类消费的改善,消费复苏的动能有望延续,但复苏斜率预计偏缓。另一方面,仍需关注收入增速放缓、防御性储蓄导致消费倾向降低等两方面因素对消费的压制作用。
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继续降温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97827亿元,同比增长7.3%,比上月放缓1.6个百分点
;9月份环比增长0.17%,比上月放缓0.0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前三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0%。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低于总体7.3%的增速。
分领域看,
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比1-8月份回落1.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比1-8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8%,比1-8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
冯俏彬表示,今年强劲的外需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相比之下基建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那么突出;但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应该是保有余力的,需要的时候会再发力。
滕泰则表示,投资方面,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民间投资的信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恢复。
“从后面几个月乃至明年来看,最值得担忧的是内需;尤其在基建投资方面,传统的‘铁公鸡’的增速下滑是必然的历史规律。”滕泰说,光伏、风电等新基建,虽然有很大的规划,却很难对冲传统老基建的增速下降;同时,房地产今年有很多土地的流拍,这必然造成后一个时期,尤其是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
罗奂劼表示,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加大了基建投资的成本压力,对扩大基建投资意愿形成一定抑制;地方政府面临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压力,需要规范城投等融资平台,基建资金的来源会受到制约。
罗奂劼还表示,今年1-9月新增地方专项债仅完成全年额度的67.8%,相比去年(91.0%)和前年(98.6%)的发行节奏明显滞后,但剩余专项债规模较大,意味着
四季度“储备粮”充足
。预计剩余专项债额度或将集中在10月至11月发行,大部分省市会将下达的全部额度发完。同时由于要在今年末和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明年基建投资有望得到提前布局,用于明年的新增额度有望提前下达。
出口数据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近几个月呈现出超市场预期的增长。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出口3057亿美元,同比增长28.1%;
在8月出口增速反弹至25.6%后,9月保持上升趋势,比8月增速还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两月增速都超出市场预期。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对澎湃新闻表示,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供给能力依然被疫情抑制,外需在一定幅度上拉动了出口;运输渠道不畅,拉长了中国企业的出货期,全球海运紧张,也使得企业前期的库存积压推动进一步的出口。
冯俏彬表示,从宏观调控上看,外需非常活跃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的小幅减退是正常的;但是要防止政策之间不够协调所造成的效应叠加。近期为了减缓拉闸限电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电网电价的形成机制做了重大改革,这对下一步的经济平稳增长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罗奂劼表示,出口韧劲较强,四季度依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水平,对经济复苏有一定的支撑。
滕泰表示,近期的出口超预期跟海外欧美国家大量的发行货币刺激消费和供给有关。他指出,
一旦海外的供给恢复,或者美国的资产市场、股市或者是房地产市场出现动荡,造成消费的阶段性萎缩,中国出口货物的回流也可能会加大国内供给过剩的情况。政策空间大,能够及时根据形势变化推出有力措施
付凌晖表示,当前中国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货币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能够及时根据形势变化推出有力措施,促进经济稳定运行。针对主要经济体可能的货币政策调整,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已经提前作出了一些政策安排,降低了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外溢冲击。
罗奂劼表示,四季度,随着国内外消费旺季的到来,内外需会有小幅改善,但在高基数和疫情反复等因素的作用下,经济运行压力仍然不小。应在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挖掘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完成全年既定的发展目标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上面确定的6%经济增长目标,我觉得全年从现在的情况上来看,完成这个目标没有问题。” 冯俏彬说道。
滕泰则表示,考虑到明年内循环,尤其是投资和消费都有很大下行的压力,跨周期的政策应提前启动宏观。政策方面应该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投资;降准降息对于稳消费和稳投资都有积极的作用;应该继续坚持减税降费、改善营商环境等长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