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申万宏源:“滞胀”的判断标准及其货币政策含义

时间:2021-10-25 13:46:45 | 来源:界面新闻

原标题:申万宏源:“滞胀”的判断标准及其货币政策含义

“滞胀”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形式,因“滞胀”时期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并可能最终走向货币紧缩方向,因而引发诸多关注。

何为“滞胀”?美国当前的供需失衡情形较为典型。“滞胀”描述的是总需求旺盛、总供给却遭受冲击而出现收缩的一种极端情形——总产出的“停滞”与需求过度拉动的“通胀”罕见地同时出现。当前的美国正处于典型的类“滞胀”过程之中,过热的商品消费需求、恢复接近停滞的工业生产、CPI率先于PPI飙升并可能持续更久,都指向“滞胀”代表的供需失衡。特征之一:商品消费需求过热;特征之二:工业生产的短期剧烈收缩,以及恢复的极为缓慢;特征之三:CPI先于PPI飙升,且持续时间长,并主要由商品消费拉动。

“滞胀”背景下,美联储近期紧缩步伐加快。“滞胀”的主要结构失衡表现在供给侧,而作为总需求政策的货币政策,对供给收缩并无直接的拉动效果,1970年代“滞胀”时期之初美国一度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恶性通胀,而未能改变潜在供给下移的事实。当前“滞胀”背景下,美联储也正在逐步放弃对潜在产出路径的不切实际的过高追求,从而出现了一方面下调经济增速预测、一方面不断引导市场形成更早加息预期的操作方式。也就是说,面对滞胀环境,美联储再度趋于加速紧缩,这是对历史经验的尊重。伴随着美联储加速紧缩,长端美债收益率将持续上行,但此次上行推动力或将更多来自通胀预期,我们预期年内长端美债利率或上行至1.8%上下,并在明年年中QE Taper结束的时点突破2%。而虽然当前发达经济体央行已整体趋向紧缩,但相对来说美联储紧缩的步伐仍然显著更快,从而美元指数仍将上涨。

中国当前“滞胀”了吗?供需结构相反。对照“滞胀”的定义和上述三大典型特征来看,我国当前的供需结构是否可以归纳为“滞胀”呢?三方面因素均指向我国当前与“滞胀”的供需结构相反。一、我国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期,以制造业生产的超强恢复为第一特征,供给端不但未受明显冲击,甚至一度生产趋势明显较疫情前偏热,这一点与“滞胀”所描述的供给收缩格局大相径庭。二、从需求结构上来看,我国商品消费需求又恰恰是恢复的最慢的分项,与海外的商品消费过热形成方向性的鲜明对比,这意味着我国疫情冲击后的工业生产是大于内需的,这一点又与“滞胀”所描述的供需缺口方向相反。三、从通胀结构来看,我国并不是CPI先上涨,再拉动PPI上行,反而是反映供给侧价格的PPI先上涨,而后向CPI耐用消费品形成传导后,进一步抑制国内商品消费、特别是可选品消费的需求。

我国会因“滞胀”而货币紧缩吗?不会,仍是恪守中性。其一,货币政策如何稳定、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稳定地产产业链预期可能是货币政策能做的最好方式,这恰恰是恪守中性的货币政策导向的本质要求。其二,美国Taper在即,加息也可能因美国陷入“滞胀”而有所提前,我国货币政策会否被动收紧?疫情以来货币政策分化情况、近期汇率强势均指向我国并无被动收紧的必要。其三,货币操作的角度看,年内再度降准的概率大么?会降息么?我们认为11月中旬前进行75BP以上的全面降准是最优操作,MLF则只需等额续作。若降准幅度达到100BP,则可以额外置换存量到期的MLF约5000亿,实为高效率操作的良好工具选择。但广义置换基础货币的降准是“中性操作”,并非货币宽松,基于降准后银行间流动性仍为合理充裕(而非过度充裕)、LPR下调侵蚀银行利润和资产扩张能力、LPR下调将催生置换型住房需求而非保障刚需等三大原因,下调LPR对货币政策操作而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并非合理的政策选择,我们建议对此不要报以太大的期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