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字数:3082,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导读:虽然涨价是偶然性和暂时性的不利因素作祟,但难免受到海外通胀预期的氛围影响。
作者 | 第一财经邵海鹏
日常居家做饭的上海市民应先生,最近突然发现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一公斤四季豆原先12元,现在竟然涨到了20元,涨幅达到近七成;每天都要到市场买菜的成都市民李先生,也明显感觉到菜价的大幅上涨。
每年的秋冬季是农产品消费的传统旺季,今年受前期不利天气的影响,有地方的蔬菜价格甚至出现同比接近200%的涨幅。与之同时,前期跌跌不休的猪价,十一假期后也迎来一波大涨,反弹将近50%。
一东一西两位“家庭煮夫”的感受,并非部分地区才有的现象,而是国内“菜篮子”农产品价格大涨的缩影。
▲10月24日,在呼和浩特市万惠农贸批发市场,商贩在搬运蔬菜。“菜比肉贵”
近期,全国多地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甚至出现“菜比肉贵”的现象。据央视财经报道,在浙江乐清的菜市场,荷兰豆、秋葵等常见蔬菜,每公斤价格都在20元以上。对比来看,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10月15日至10月22日这一周,猪肉价格为19.73元/公斤,环比上涨10.2%,但同比仍为下跌54.7%。
蔬菜的单品价格上涨,只是蔬菜整体价格上涨的一个侧面。根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87元/公斤,环比上升11.6%,同比上升27.4%。在监测的19种蔬菜价格中,菜花、茄子、菠菜、豆角和芹菜的价格环比涨幅较大,幅度分别为26.9%、20.3%、17.5%、16.8%和16.7%。
10月20日,据苏州市南环桥市场统计,绿叶类蔬菜整体出现量减价增的趋势。青菜、空心菜、小白菜等蔬菜价格,与上周同期价格相比,均呈现50%左右价格上涨。
根据广东省汕头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场的数据,10月16日至10月22日这一周,市场蔬菜均价比上周持续上涨。在市场统计的50种蔬菜中,总的综合平均价为7.46元/公斤,比上周平均价格6.21元/公斤上涨20.13%。
其中,43种蔬菜价格上涨,2种蔬菜价格下降,5种蔬菜价格持平。在同比上周价格上涨的蔬菜品种中排名靠前的是,菠菜涨96.57%、苋菜涨60.52%、西兰花涨58.36%。
10月21日,太原市河西农产品有限公司10月份所统计的28个蔬菜价格显示,10月份前半月蔬菜平均价格为4.13元/公斤,环比上涨了15%,所统计的28个蔬菜品种中23个蔬菜品种上涨,呈现“涨多跌少”的局面。在上周上涨较为明显的蔬菜中,有些叶菜价格甚至同比上涨接近200%。比如,油菜5.96元/公斤,环比上涨19%,同比上涨180.5%。
在东北,根据齐齐哈尔华博市场统计,9月,因今年南方受灾蔬菜的货量减少,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黄瓜和叶菜等价格上升幅度较大。
疯涨的背后
蔬菜价格上涨的背后,虽然具体原因不同,但总的原因离不开蔬菜产区近期的不利天气。比如,在汕头地区,受北方多地蔬菜产区降温、降雪等环境影响,上周外埠蔬菜来货量较大幅度减少,价格普遍上涨,销售行情好。比如,山东青瓜批发价一度达6.50元/斤、辽宁白萝卜批发价达3.00元/斤,均创历史新高。
再比如,在太原地区,山西整个国庆假期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连绵不断,多地都有菜田受灾受淹现象,加上道路被冲断,运输出现阻碍,上市量也出现了缩减,价格故而上涨。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是供应出现问题,根源在于不利天气的影响。
华北地区是中国秋季入冬蔬菜主要供应产区,大白菜、萝卜、卷心菜、部分瓜菜类的核心产区。但是,今年9月到10月初,华北地区的持续阴雨天气严重影响蔬菜生长。除此以外,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甚至西部地区近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降雨。
持续阴雨导致叶菜生长过程光照不足,过度潮湿容易腐败根茎、叶片,影响蔬菜生长;而瓜果类蔬菜所依赖的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的成功率下降,瓜类产量也容易出现下降。
除了天气等客观因素,化肥价格飙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蔬菜种植成本,化肥用量减少也会导致减产。
林国发表示,10月是华北、华东入冬蔬菜的采收时间,往年入秋后天气多良好,蔬菜供应充足,如白菜、萝卜、甘蓝等大宗耐存储蔬菜价格基本为年度最低。然而,今年遭遇不利天气,此时北方大棚蔬菜生产还未完全恢复,南方的冬季蔬菜还未集中上市,蔬菜供应量下降,市场“断档”价格飙升。
▲10月13日,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风华镇银堡坝区,村民在移栽儿菜。(文内配图均自新华社)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分析,以北京市场的菠菜为例,受连续降雨影响,山东聊城露地生产的菠菜被浸泡,没法及时安排农户补种,只能靠后续大棚生产来保障供应,但是大棚生产的菠菜还需要长一段时间才能上市。
此外,今年以来,种子、化肥、农药等价格普遍上涨,拉高蔬菜种植成本;国际油价近期创下近七年新高,9月份,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4%、25.7%,带动运输费用增加等,也助推了菜价上涨。
受通胀预期氛围影响
10月以来,猪价也迎来了一波久违的上涨行情,生猪价格涨幅接近50%。自从10月11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触及上市以来的首次涨停后,市场也开始预测这可能是猪价企稳的信号。
对此,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解释称,近期猪肉价格环比上涨的原因在于,随着天气转凉,猪肉价格偏低,多地提前腌腊、灌香肠,加之收储影响,终端需求明显好转。同时,大体重生猪消化速度加快,价格高于标准体重生猪,养殖户抗价意向增强,生猪供应短时收紧,共同支撑生猪与猪肉价格上涨。
林国发认为,猪价上涨主要是前期跌幅大,养殖户及企业加快低效产能淘汰。另外,一边是通胀预期,一边却是生猪养殖亏损,养猪农户的惜售意愿强化,加大了猪价上涨的动能。
他说,当前仍处于猪价下跌大周期,生猪种源产能宽松局面并未改变,9月中至今的提前灌肠、腊肉消费又透支了12月的消费,猪价本轮冲高到16元/公斤左右,将转为滞涨,后期仍将下跌。
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认为,近日生猪价格上涨或许并不具备持续性,因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中国的生猪供应预计仍处于高位,即便随着冬季到来,消费需求有所好转,也难以扭转供给明显强于需求的大趋势,猪价难改低迷态势。短期的回暖主要是收储工作的开展所带动的,再加上消费旺季的到来,四季度猪价继续下行空间也有限。
从世界范围来看,受全球物流危机与供应链危机的影响,印度、日本等亚洲国家的“菜篮子”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央视财经报道,韩国五花肉批发价突破每公斤2.5万韩元(约合135元人民币),创下近十年新高,一斤牛里脊肉的标价已超过12万韩元(约合652元人民币)。再加上鸡蛋、牛奶、奶酪等食物也纷纷涨价,韩国的“蛋白通胀”现象进一步加剧。
近期在日本,连锁快餐厅出现无薯条可卖的窘境。在印度,西红柿、土豆、萝卜、茄子等日常食用蔬菜的价格也都上涨了1倍到1.5倍。
林国发称,日本、韩国蔬菜除了国内生产部分,很大部分需要进口。全球物流受阻,加上中国及其他蔬菜进口国蔬菜供应减少,也导致日韩蔬菜价格大幅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近期蔬菜、猪肉上涨,虽然受国外影响因素较小,但同样受到来势汹汹的海外通胀引发的通胀预期氛围的影响。具体来说,部分工业品及食品供应上涨,跟国外存在显著相关——国际上原油、天然气价格暴涨,加上国际货币流动性增加,推高全球商品上涨。而市场担心后期商品进一步上涨,增加存储量、消费者提前囤货等,加重商品价格上涨。
以美国为例,美国物价上涨有两个原因在交织: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引发的供应链中断仍在持续,一方面是疫情缓解后需求的爆发。这两者又是相互强化的,最终形成供应链中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