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2024年量产飞行汽车,小鹏汽车为什么“不务正业”?

时间:2021-10-26 15:47:14 | 来源:市场资讯

文/李勤

飞行汽车、机器马,这是小鹏汽车“1024科技日”上亮相的产品,很少能在一家新造车公司发布会上,看到多个跟主业不相关的业务。

两个小时的发布会,除了推出800V和碳化硅平台,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的登场时间也大都在为飞行汽车和机器马做宣讲,其间更是放言,飞行汽车要在2024年量产、价格控制在百万元内。

新造车主战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蔚来、理想汽车等同航道选手在快速扩张,补充技战术资源,小米、百度等科技巨头也开始集结造车,传统车企也奋而转型,力推独立子品牌。而小鹏汽车看起来似乎“心有旁骛”。

小鹏汽车将这些非相关产业布局称为“生态协同”,小鹏主体可以为机器马输出算法,可以为飞行汽车提供制造和销售支持,双方还可以在动力、仿生学等领域产生协同。

“这是一个大的宏观战略的布局。”何小鹏告诉36氪,“今天大家看到的东西很难跟小鹏关联,但是三到五年后,就可以看到一些比今天酷10倍的事情。”

这个故事不算陌生。行业领头羊特斯拉就是一家“不务正业”的公司,其CEO马斯克不仅在2002年就创立了太空飞行公司SpaceX,也经营另一家地下隧道公司The Boring。如今,特斯拉承接了SpaceX们的科技光环,坐拥令人垂涎的品牌溢价,第三季度中,特斯拉整车毛利率高达30.5%。

国内的新造车们,似乎也在寻找自己的“SpaceX”。

技术光环投射的影子

新造车路径众多,小鹏汽车是特斯拉的最早效仿者,这家公司自成立起就开始搭建自研智能化技术团队,并在今年春节推出阶段性成果—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功能NGP。

“这标志着小鹏汽车已成为中国唯一完成全栈自研的车企。”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业务副总裁吴新宙在发布会上总结。

这不算溢美。蔚来和理想汽车虽然都在搭建自研团队,但起步慢了一拍,相应的成果还未正式交付。蔚来的下一代智能驾驶NAD还在襁褓之中,理想汽车自研的NoA导航辅助驾驶要延期到年底推送。

小鹏汽车不仅推出了高速场景下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NGP,也交付了停车场的记忆泊车功能,即最后一公里的代客泊车VPA。

而在“1024”当天,吴新宙又发布了一项新进展,小鹏汽车的城市NGP功能也将推出,时间是明年上半年,只是受制于法规,不能全面铺开,需要分城市阶段性推出。

如果把自动驾驶的行驶区域拆分开,正是高速、城区和停车场三个场景来回交替。而小鹏汽车几乎已经做出了基础的技术和产品框架。这一点,甚至不比特斯拉落后太多。

就在近日,特斯拉分批推送完全自动驾驶FSD Beta版时,遭遇严重软件问题,马斯克不得不在推特宣告,已经推送的FSD Beta 10.3版本退回到10.2。

无可厚非,小鹏汽车在技术投入和成果上,走在了前面。这也让小鹏汽车无需像蔚来一样,投入大量资源建设社群和服务体系,就将车型卖到30万元左右。

但显然,技术光环在电动车市场投下的影子还不够大。自去年8月IPO以来,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10%上下,而蔚来、理想汽车都已达到行业主流的20%左右。

何小鹏曾告诉36氪,科技型造车公司短期内不需要太高毛利。但小鹏汽车追求利润的动作从未间断,其向下的策略是重整供应链,小鹏汽车副总裁Dennis在二季度电话会上表示,小鹏汽车应用了更低成本的电池,大概让毛利率提升1.1%—1.2%左右。

向上则是品牌升级,据36氪了解,紧跟着机器马、飞行汽车等生态业务发布后的11月,小鹏汽车就会有一次品牌升级策略。

从机器马到飞行汽车,一系列硬核定位的产品发布,势必能让小鹏品牌中的科技属性更加浓厚。正如SpaceX带给特斯拉的光环加持。

“SpaceX”战略能成吗?

小鹏飞行汽车的业务主体是小鹏汇天,在小鹏汽车投资之前,成立已有7年时间,创始人赵德力是飞行器行业的“追梦人”。据36氪了解,何小鹏与赵德力经快播创始人王欣牵线认识,何小鹏很快就以数千万人民币,买下小鹏汇天约80%股份。

何小鹏首先为小鹏汇天带来了大钱,在最近宣布的融资中,小鹏汇天获得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几乎都是何小鹏的熟人。

机器马更是小鹏汽车孵化的直系项目,今年年中的组织架构调整下,原自动驾驶产品部总监肖志光转岗至深圳,操盘机器马项目。何小鹏表示,向机器马项目开放了自动驾驶代码,予以技术支持。

而对于小鹏汇天,小鹏汽车将提供工厂的制造和工程支持,同时共享渠道,为小鹏汇天提供销售网络。

作为工业桂冠上的明珠,汽车的制造和工程能力对其他行业的赋能显而易见。马斯克的SpaceX借助汽车工业经验,一个月可以生产60颗卫星,这在传统的航天行业,几乎难以想象。

这一思路在SpaceX制造火箭时也能看到,当马斯克得知用于火箭整流罩内冷却的空调系统需要花费300万到400万美元时,决定用6台商用空调机组取而代之。

何小鹏的观点类似,“一定要用汽车的工程和制造逻辑,而非消费品,来做智能机器人”,并自信放言,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要在2024年实现量产,价格控制在百万人民币之内。

有飞行器行业人士向36氪表示,这个时间表挑战不小,小鹏汇天在何小鹏接手之后,原先的团队已经重组,不少技术板块需要重新搭建和打磨,走完正向设计流程后,还需要通过适航等监管审批。

而对于商业场景,该行业人士持乐观态度,飞行汽车有三大特点:一是由电驱动,与发动机驱动相比,更环保、易管理并且噪音小;前期需要飞行员,后期可以自动驾驶;三是垂直起降,不需要跑道,应用场景更广泛。

仅从载人市场看,飞行汽车的应用空间不小,可以应用在城市空中通勤、景区,以及道路基建不发达的东南亚等地区。但在国内,低空飞行领域一直受到严格监管,需要小鹏们一起推动政策变化。

何小鹏的生态战略或许不难实现,但仍需要警惕的是,汽车主航道的竞争越发激烈,缺芯片、缺电池等战役层出不穷,其精力和资源应当如何分配?

何小鹏也向36氪直言,“最近在机器人领域花的时间比较多,飞行汽车团队有不少抱怨,但是绝大部分精力还是会在小鹏汽车体系里面。”

而且,相比于横向的生态布局,小鹏汽车或许更应该夯实的,仍然是汽车主体的关键底层技术。对此。何小鹏并未透露太多,只向36氪含蓄表示,明年会有更多有趣的东西发布。

新造车头部公司走到2021年这个当口,资源和人才的虹吸力已经不再是问题,决定下一轮格局的关键是企业战略,这又与企业基因密切关联。小鹏汽车的基因是科技,生态战略是一手不难理解的明牌,很直接,但会有效吗?(来源:36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