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逼近万亿市值的比亚迪三季度净利下降27.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10月28日晚,比亚迪(002594.SZ)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43.07亿元,同比增加21.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亿元,同比下降27.50%。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43亿元,同比下降28.43%。
其中,比亚迪2021年第三季度收到相关的政府补助为5.44亿元,从年初到三季度末收到的政府补助为15亿元。
比亚迪主要从事包含新能源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在内的汽车业务、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同时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
公司称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汽车、手机业务增加所致。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汽车全系销量452744辆,同比增长68.3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337579辆,同比增长204.29%。
虽然汽车销量上去了,但比亚迪的收益却没跟上,主要原因是成本大幅增加。
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比亚迪的营业成本为1263.53亿元,同比增长51.81%。
成本的上升,导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前三季度,比亚迪的毛利率为12.97%,去年同期为20.75%,同比下降37.47%,
而成本的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涨价,这也是众多制造企业在今年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比亚迪早在今年的半年报中进行风险提示,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塑胶及其他金属原材料,如锂、钴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集团主营业务的生产成本,进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面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压力,最近一份关于比亚迪的《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开始在动力电池圈流传。
据该函,与2020年12月份相比,2021年锂电池原材料不断上涨,正极材料LiCoO2价格涨幅超200%,电解液价格涨幅超 150%,负极材料等供应持续紧张,叠加限电限产影响,导致综合成本大幅提高。根据原材料价格上涨实际情况,比亚迪决定上调C08M等电池产品单价不低于20%,并于11月1日开始全面执行新价格。
比亚迪证券投资部回应称,正在内部核实关于公司上调电池产品价格的传闻。但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比亚迪确实上调了部分电池产品价格。
事实上,在上述《电池价格上调联络函》之前,许多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就已经开始纷纷涨价。10月9日,原材料供应商赣锋锂业发布调价函,表示金属锂全产品系列每吨上调10万元。无独有偶,10月13日,另一家原材料供应广州商鹏辉能源也发出涨价函,罗列了各项原材料项目及近期价格上涨调动,并声明表示,原材料涨价同时严重缺货,即便是现金提货,仍然无法保证供应。
除了面临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芯片荒”、“电池荒”也是今年电动汽车普遍遇到的“成长的烦恼”。
比亚迪目前是国内第二大的动力电池企业,仅次于宁德时代(300750.SZ)。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今年前9个月,比亚迪在国内动力电池的装机量达到14.7 Gwh,市场占有率为16%。
比亚迪发布的数据称,包括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在内,其今年前9个月的总装机量约为23.4 GWh。
由于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确定性和成长性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宁德时代、比亚迪、长城汽车在资本市场中备受追捧,其股价最近均创历史新高。从去年至今,比亚迪的股价从40多元一路创新高至333.33元,总市值直逼万亿,成为A股市场中估值最高的汽车企业。
在公布第三季度业绩的同时,比亚迪还披露了对参股公司的增资事项。
比亚迪宣布,为满足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汽车金融”)业务发展需求,促进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与比亚迪汽车金融的业务共同发展,公司与控股子公司比亚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精密制造”)拟分别对比亚迪汽车金融以货币方式增资19.25亿元及0.75亿元。此外,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拟对比亚迪汽车金融增资5亿元。
比亚迪汽车金融2020年营收为4.1亿元,净利润为1.14亿元;2021年1-9月,比亚迪汽车金融的营业收入为3.9亿元,净利润为9170万元。
此外,颇受外界关注的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正在推进中。
10月25日晚间,比亚迪公告称,香港联交所同意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比亚迪半导体目前是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厂商,产品已经规模化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以及工业级IGBT领域。
通过分拆上市,比亚迪的半导体业务的价值将在资本市场中进行重估,进而有望带动比亚迪整体市值向上。
截至10月28日收盘,比亚迪(002594.SZ)报307.98元/股,市值88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