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门子医疗黄毅:深化在华布局,加速医疗AI、数字化创新发展 | 进博会时间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作为首批参展进博会的跨国企业,西门子医疗今年已是连续四年参展,本次该公司带来了哪些“黑科技”呢?
“进博会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大舞台,是非常好的展示全球最新技术产品的机会。”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影像诊断系统副总裁黄毅在与《国际金融报》记者面对面专访时表示,将在本届进博会推出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超高端PET/CT系统、光子计数CT技术等产品,科技向善造福人类。中国市场医疗生态创新力正提速,尤其在后疫情时代,西门子医疗将重点深耕中国市场,结合本土特点加大深化合作。
技术装备展区,那智机器人演示组装过程。(人民日报记者 刘慧 摄)进博会“溢出效应”明显
第四届进博会上,西门子医疗有何参展亮点?
黄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西门子医疗将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展示多款全球首创技术,包括一款超高端PET/CT系统Biograph Vision Quadra,凭借其超大扫描覆盖范围和超高灵敏度的特性,仅需15秒实现全身显像、注射剂量最多可降低到常规的1/40,给临床应用中提供非常好的检查手段。此外,此次进博会展示技术还包括一款近日获得美国FDA许可的光子计数CT技术。
进博会不仅是展示“黑科技”的舞台,也是促成合作和展业的推手。就连续四年参展的西门子医疗而言,进博会“溢出效应”明显。
黄毅向记者介绍,以上一届进博会展示的全球首款介入机器人——Corindus来说,最大的好处在于为介入手术带来更强的防护和更高的精准度,同时有效防止术中交叉感染,对医生、患者都带来价值。也正是因为通过进博会平台亮相,加速市场对其关注和认可,2021年3月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做到“先行先试”,在今年7月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
此外,西门子医疗在第二届进博会上的“爆款展品”——5G远程超声技术,在借助进博会影响力下,其知名度大幅提升。5G远程诊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拓展,目前该技术已实现在西门子医疗旗下大型影像设备应用全覆盖,提高了许多偏远地区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和技能。
第四届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观展人员体验高新仪器。(人民日报记者 刘慧 摄)中国医疗创新力加速提高
西门子医疗的制造与研发也在中国落地扎根了三十年,为了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西门子医疗结合中国市场深化合作。黄毅进一步告诉本报记者,西门子医疗非常重视科研研发团队人才培养,在全球有几大研发创新中心。在中国也有独立研发团队,结合本土市场特点进行创新,比如将公司高科技资源和中国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2021年9月正式启用了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初创企业、大学研究人员和开发伙伴的合作。“就像一个孵化器,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提供很多软硬件的开发环境,以及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相互合作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原创性技术。”黄毅指出。
创新背后除了人才、资金等投入,黄毅说,整个生态链整合也很关键。对于任何一个高密的医疗设备技术而言,需要非常全面的产业链基础,西门子医疗是唯一一家能够生产组织数据核心部件的企业。
黄毅还表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市场的“土壤”,中国发布包括健康中国2030战略、鼓励医疗创新研发等政策,提供了良好广大的成长市场环境。基于此,企业及行业得到茁壮成长。
近年来,中国医疗行业创新能力如何?
黄毅向记者直言,中国在强调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并且会提供很多资源支持。就医疗行业而言,由于其他行业生态合伙伙伴技术的不断提高,供应链质量的提升也成为西门子医疗创新支撑力。以前科研教学医院更多停留在诊断看病,但现在会做很多科研及早期基础医药的研究。
中国市场是西门子医疗重要战略市场,那么如何应对中国市场医疗企业的竞争?
黄毅坦言,作为一家跨国企业,西门子医疗非常高兴与国内同行一起参与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也只有在竞争中才会进步,“本土”企业有优点和特点,应该有百花齐放和见贤思齐的心态。“全球化”是西门子医疗的优势,拥有很多全球研发中心,再结合在本土市场的创新能力,致力于实现在中国进行原创,开发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于全世界,做到真正的品牌化和国际化。
后疫情时代加速数字化
疫情影响下,全球供应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医疗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西门子医疗也根据变化在调整产业布局动作,基于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西门子医疗不断加大在华建设和投入比重。
黄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西门子医疗过去在中国做了很多次产业和研发的布局,疫情影响下,愈加认识到后疫情时代将要做更多的产业链整合。投资约30亿元的西门子医疗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投入运营,也再次印证了西门子医疗对中国的重视和信心。
黄毅强调,医疗研发及生产技术日益提高,要坚持医疗技术向善初衷。后疫情时代,西门子医疗还将针对中国本土市场特殊需求,比如对于一些医疗资源较匮乏的偏远地区,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打破“时空”限制帮助实现使用。“人工智能不会取代医生,更多是提供重要的辅助手段,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