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囤货是正常行为,人类囤货嘛,分情况……
撰文 " 栗子
编辑 | 二七
这个时节的你,是不是又囤货了?
纸巾、牙膏、防脱洗发水……只要是日常能用到的东西,恨不得买到家里放不下为止。仿佛心里有一个声音不停地说:此时不囤,更待何时?
哪怕你没有这种习惯,大概也见过身边的人在做类似的事,好像在履行一个使命。问题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
刻在大脑里的行为
为了避免歧义,此处说的囤货是指大量获取某些物品并储存起来。这倒不是人类特有的习惯。
我们从小就学过,松鼠会在秋天储存足够的食物,准备过冬。如果讲得详细些,就拿生活在北美的灰松鼠(Sciurus carolinensis)举例:它们吃的坚果,是橡树或核桃树的种子,而这些植物只在秋季结果。所以灰松鼠必须趁此时囤货,这样就算冬季和早春找不到食物,也有得吃。
这还不是全部。灰松鼠体型不大,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它们得避免自己藏起的食物被其他动物偷抢。所以,灰松鼠常把食物分散囤积到许多不同的位置。它们甚至演化出一套复杂的记忆系统,能长期记住各处囤货点,虽然每个点只用一次。
对许多动物来说,囤积食物其实是一种正常的适应性行为,能帮助它们应对环境变化。这种现象在啮齿动物里十分常见,松鼠只是它们中的杰出代表。
那么,这些动物的囤积行为和人类的囤积行为有什么关联?这要从脑部的活动说起。
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科学家从神经层面研究动物的囤积行为,而作为实验对象的大鼠,同样是啮齿动物。研究人员发现,大鼠的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囤积有关系,因为这个区域发生病变后,大鼠囤积的食物明显比那些健康的同伴要少得多。
来到2012年,另一支研究团队观察了人类囤货时的脑活动。科学家让参与实验的人们,在各种不同场景下,决定要不要获取某样物品和要不要丢弃某样物品。测试涉及的物品都很常见,比如灯泡、剪刀、肥皂等等。而神经成像结果显示,大脑里有个叫做眶额叶皮质(OFC)的区域,参与了每一次决策。
大鼠的MPFC和人类的OFC,都是前额叶皮质的一部分。而一般认为,前额叶皮质承担了调节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任务,与人类的欲望有关。科学家相信,人类和啮齿动物的囤积行为是同源的。
什么刺激了囤货
人类与啮齿动物在囤货上的相似性还不止于此。一些研究发现,人类和啮齿动物的囤货很可能都与压力有关。
有研究人员为此观察过一种名叫麦利阿姆更格卢鼠(Dipodomys merriami,别名“袋鼠鼠”)的动物。当科学家定期给袋鼠鼠喂食的时候,它们表现得比较“佛系”,囤货欲望不强。但当袋鼠鼠处于饥饿当中,或是体重下降到一定程度,它们便开始积极储存食物。
除此之外,假如藏好的食物被偷走,袋鼠鼠也会增加囤积量,甚至会抛弃常用的分散囤积法,改为在一处囤起大量食物。有一次科学家还观察到,一只袋鼠鼠在发现自己的食物被偷后,把余下的一些食物藏进颊囊(腮帮子)里,好像在说:只有这里才安全。
食物缺乏、竞争激烈、周围有捕食者等等因素,都可以成为啮齿动物的压力来源,而它们会在压力下改变囤货量或囤货方式。这些改变很可能是通过糖皮质激素(GC)来实现的:当机体面对压力时,这类激素分泌会增多。有科学家把一种糖皮质激素高剂量打进大鼠体内,发现大鼠的囤积行为真的加剧了。
而人类囤货,同样可能受到压力的影响。
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团队调查了384位消费者囤积商品的行为,发现他们汇报最多的原因就是:担心无法出门。其他原因还包括,担心超市不开、担心自己生病等等。而不确定性(uncertainty)正是人类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需要缓解压力、找回安全感,也就更容易被大包装的商品吸引。
另外,调查当中还有不少人汇报,自己囤货是因为别人在囤货。剑桥大学助理教授桑德·范德林登(Sander van der Linden)说:“当人们感到压力时,理性会被蒙蔽,所以会更加关心别人都在干什么。如果别人囤货,你可能就跟着囤。看到货架空了的照片,人们也会收到信号,认为囤货才是对的。”
当然,就算抛开眼下这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人们依然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
针对囤货这件事,最直接的因素可能要数商品价格不确定。当商家开始促销,消费者要决定囤或不囤:如果选择不囤,就是选择未来某时再进入市场购买,那时的商品价格可能会升高;而假如选择囤货,就可以躲避一些不确定性。这也可能成为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以上这些囤货现象,终究还是基于人类对某些物品的需求。不过,还有一些人囤货的原因与需求几乎无关,人们是在依靠购买行为本身收获快感。
比如,有研究表明负面情绪会导致过度购买,科学家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相信购买行为能够舒缓自己的抑郁情绪。
事实上,购买行为也确实能让人们暂时逃离负面情绪,这种行为还会因为短期的兴奋、满足、喜悦、满足等正面情绪而得到强化,甚至成为一种应对策略。但如果对此产生依赖,过度购买也可能导致财务困难、社交困难,甚至加剧抑郁症状,如此一来便是恶性循环。
我还有救吗
过度购买的下一步,常常会是过度囤积。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过度获取和难以丢弃会导致生活空间混乱到无法控制,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破坏自身的社会功能,这样的案例可能被诊断为强迫性囤积(compulsive hoarding)。
有研究者估计,人群中患有这种精神障碍的个体,可能占5%左右。
而大部分人与这些患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即使一时冲动囤货,在特定的压力或危机事件过去之后,也可以轻松丢掉过度储存的物品。
假如你的囤货没有影响到正常生活,那你需要避免的大概只有购物狂欢后的悔恨(又或者不需要避免什么):可以选择记下自己的每一笔开销,也可以选择解绑信用卡等等,这些做法可能让“获取物品”的过程变得更加痛苦,从而省去一部分不必要的购买。
但是假如你已经为自己的购买行为或囤积行为感到困扰,请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专业人士可能会通过行为认知疗法(CBT)来解决你的问题。假如你身边有人为自己的购买行为或囤积行为感到困扰,也请鼓励他们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当然,只能鼓励,不能强迫。
不买立省100%。
参考链接:
https://www.oxfordhandbooks.com/view/10.1093/oxfordhb/9780199937783.001.0001/oxfordhb-978019993778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20674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34302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5982162/
https://academic.oup.com/beheco/article/12/5/517/311656
https://theconversation.com/your-brain-evolved-to-hoard-supplies-and-shame-others-for-doing-the-same-134634
https://www.academia.edu/25428914/Effects_of_stress_on_decision_making_in_the_Merriams_kangaroo_rat_Dipodomys_merriami_
https://www.scienceopen.com/document_file/37378b36-7eb8-481c-9331-6195318d2ed5/PubMedCentral/37378b36-7eb8-481c-9331-6195318d2ed5.pdf
https://www.cnbc.com/2020/03/11/heres-why-people-are-panic-buying-and-stockpiling-toilet-paper.html
https://www.jstor.org/stable/1558595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oarding-disorder/symptoms-causes/syc-20356056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al/health-science/hoarding-is-serious-disorder--and-its-only-getting-worse-in-the-us/2016/04/11/b64a0790-f689-11e5-9804-537defcc3cf6_story.htm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2766012/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arding-stockpiling-panic-buying-whats-normal-behavior-in-an-abnormal-time-149422
本文转自《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