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疫情拖累全球抗疟,去年新增千万病例中国防输入压力大

时间:2021-12-10 15:46:41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疫情拖累全球抗疟,去年新增千万病例中国防输入压力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疟疾诊出率下降了4.3%,撒哈拉以南非洲疟疾死亡人数增加了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 12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疟疾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20年,抗疟工作挽救了全球1060万人的生命,预防了17亿起病例。然而,2020年全球疟疾死亡总数(627000人)比2019年修订预估数增加了69000人。不仅如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疟疾诊出率下降了4.3%,撒哈拉以南非洲疟疾死亡人数增加了13%。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目前的情况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不加快行动,我们将看到这种疾病很快会在包括非洲大陆在内的全球许多地方卷土重来。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我国也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疟疾输入压力。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曹俊博士也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近年来江苏省输入性病例数居高不下,居全国前列,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这与对外投资和出国劳务人员增加有关。

投身全球消除疟疾事业,不仅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共同举措,也是保障本国卫生安全的必要手段。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疟合作。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宣布,中国将继续与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控制疟疾项目,分享消除疟疾的成功经验,与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全球疟疾控制和清除目标。

全球抗疟形势喜忧参半

报告显示,2000年到2020年,抗疟工作使全球1060万人的生命得到挽救,预防了17亿起病例;疟疾的死亡率降低了一半;全球每千名高危人群中的发病数从81降低至59。

自2000年以来,已有23个国家连续三年没有疟疾病例,中国、萨尔瓦多等12个国家被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为无疟疾国家。有40个国家在2015至2020年间将疟疾死亡人数减少40%以上,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区域实现了《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的里程碑,成功将疟疾病例和死亡减少了40%。

此外,非洲萨赫勒地区地区3350万儿童加入了季节性疟疾化学预防计划(SMC),与2019年(2170万)相比,人数增加了1180万(54%)。2020年,33个疟疾中高流行的非洲国家32%的孕妇接受了全程妊娠期疟疾间歇性预防治疗(IPTp)。

不过,全球抗疟形势依然严峻。2020年,全球疟疾病例总数为2.41亿例,比2019年修订估计数(2.27亿)增加了1400万例(6%);全球疟疾死亡总数为627000人——比2019年修订估计数(558000人)增加69000人(12%);其中,95%的疟疾病例和96%的疟疾死亡人数产生于世卫组织非洲区域。

该报告还显示,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人数的7.8%由疟疾导致,该数据几乎是之前估计的两倍,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1名儿童死于疟疾。

另外,新冠疫情也导致了47000例相关疟疾死亡病例。

中国抗疟面临新挑战

报告特别指出,中国于今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无疟疾认证,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30多年来第一个获得无疟疾认证的国家。这对一个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每年曾报告3000万疟疾病例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就。

我国在成功消除疟疾的同时,也为全球抗疟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例如,毗邻3个疟疾流行国家——老挝、缅甸、越南的云南省,通过严格采取“1-3-7”工作规范,即确诊后1日内完成疫情报告、3日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日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实现了全省本土疟疾病例零新增。此后,这种监测和消除疟疾的独特工作规范,被世界卫生组织写入疟疾防控的技术指南,形成了世界卫生组织“检测,治疗,跟踪”三步法。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高琪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实际上,“1-3-7”模式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经验和指南,然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形成的既有科学性,又有落地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有效措施。目前,“1-3-7”工作模式作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我国也在面临越来越大的疟疾防输入压力。《2019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分析及消除工作进展》显示,2019年我国本地疟疾病例为0,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2673例。感染地分布在4个洲的55个国家,自非洲41个国家输入2436例,占比为91.1%,自亚洲10个国家输入220例,占比为8.2%,自南美洲和大洋洲4个国家输入17例,占比为0.6%。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Gauden Galea)曾撰文提醒,像中国这样已经获得无疟疾状态认证的国家应保持警惕,以防疟疾卷土重来,未来的工作还应包括继续联系并支持本区域的疟疾流行国家。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曹俊博士也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近年来江苏省输入性病例数居高不下,居全国前列,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这与对外投资和出国劳务人员增加有关。因此,应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对出境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出境务工者的疟防知识和意识。此外,境外感染疟疾回国时,依靠海关发现病例非常困难,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疟疾诊治意识和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输入性疟疾病例。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16-2030年全球疟疾技术战略》中提出了抗疟目标,即到2020年将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从2015年的基线水平至少降低40%,到2025年降低75%,到2030年降低90%。

投身全球消除疟疾事业,不仅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共同举措,也是保障本国卫生安全的必要手段。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抗疟合作。

目前,我国也正从受援国向援助国身份转变。我国公共卫生援外内容已发展成派遣援外医疗队、援建医疗卫生设施、捐赠医疗物资等多种形式, 中非卫生合作正在从传统型援助向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方向转变,呈现出从双边援助到多方合作(包括三方合作)的特点。

盖茨基金会与中国和坦桑尼亚合作开展的试点项目将中国疟疾消除阶段的1-3-7工作规范与WHO的T3倡议(Test, Treat, Track)相结合,设计出适用于当地防控现状的“以社区为基础的1,7疟疾检测响应模式(1,7-mRCT)”,在发现病例1天内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7天内进行社区疟疾快速检测和健康教育,并提供药物治疗。

该模式的一期试点项目(2015-2018年)的干预地区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疟疾患病率在高发病社区下降85.4%,低发病社区下降70.1%,并且干预期间无疟疾死亡病例。

(作者:魏笑 编辑:徐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