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供应链布局,新能源汽车企业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1月-11月,我国新能源车批发销量达280.7万辆,同比增长190.7%,全年破300万已成定局。
图片来源:未来智库2021 年汽车行业政策依旧保持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倾斜,各地区出台相应法规 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而燃油车相关政策更新较少,去年各省市的购车补贴政策大部分没有延续。今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里就明确,应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 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 2030 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广阔无垠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高高在上的上市车企市值,引得无数资本竞折腰。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布局,为产生更多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奠定基础。汽车新能源化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全球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逐渐转变为新能源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也真正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2022年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大量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靠补贴成长起来、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和品牌会加速退出和淘汰。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稳中求变,突破销量增长临界点,保持持续向上的经济活力?在全链数字化运营服务多年、具备丰富汽车企业信息化系统落地经验的数商云在调研了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后,总结出了新能源车企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造方向。
1、优化供应链管理,助力企业驶入数字化快车道
限产、减产、停产是今年汽车新闻中常见的关键词,芯片、雷达等重要零部件短缺导致了全球性的汽车减产,大众、丰田等汽车巨头都因此损失惨重,新能源汽车厂商也未能幸免。交付延期成为新能源厂商的普遍现象,只是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而已。接近年底,整个汽车行业的供应情况有所好转,很多大厂商的产量都有所恢复,但新能源车厂商却依旧频繁爆出因供应链问题导致产能受限,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产量偏小。
因为产量较小,在早期供应链乱局最为严重时,新能源车品牌只要从市场上获取一部分零部件,便可很显著地改善企业的生产状况。但随着供应链情况有所好转时,对于流向流通领域的零部件控制越来越严格,但新能源汽车品牌因为产量小,无论是拿货能力还是议价能力都不能与传统整车厂牌匹敌。此外,随着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发展,订单量也随之上升,供应趋紧,需求增长,便导致新能源车品牌产能频频告急。
小鹏、理想等知名新能源车企为了保证车辆的正常交付,纷纷推出了减配交付方案,并开始着手供应链体系的优化建设,通过打造集成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涵盖从下单到执行及交付的所有环节,优化产业运作效率,提高信息准确度,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产业数据进行整合统一管理,为企业提供在线采购、销售、大数据分析、应用推广等一站式深度价值服务,实现数据互通、全链融合、综合提升业务运营效率与企业收益,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智慧供应管理。
图片来源:数商云此外,运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数据捕捉和采集技术,基于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可对流通的全链条进行有效监控,实时洞察潜在的风险,以此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效果及实现数据资产变现。
2、完善供应商考核体系,实现供应商规范化管理
在新能源汽车电机方面,主要形成国内供应商、国外供应商、中外合资供应商三足鼎立的局面,优质低价依旧是国内零部件供应商挑战国外供应商的首要选择。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成熟,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销规模的增速放缓已成为新的共性局面,供应商每年利润增长的核心要素“规模效应”将被愈发弱化,整车利润下跌的影响沿着产业链不断蔓延,波及到上游一二级供应商。新能源汽车利润下滑的压力已传导到产业链,价值链核心价值或将出现转移,行业竞争格局开始重塑,面向未来的技术与供应商管理模式的调整势在必行。
对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可通过SRM供应商协同系统实现供需平衡的维持,对供应商进行数字化管理,减低缺料与库存风险。基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游采购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环节深度集成,实现需求、计划、采购过程、合同管理、付款结算、成本分析、预警识别等业务的全线融合,降低整体成本,数字化管理全业务过程,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让每笔业务都准确、受控。能够根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业务管理的特点和需求,建设高效敏捷的行业供应商协同管理系统,优化企业供应网络,以实现供应商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供应链整体协作效率,不断优化供应商准入资格,让企业选择供应商更加科学合理,逐步实现供应商的优胜劣汰,加强整体风险管控能力。
图片来源:数商云3、推进行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为产业平台注入金融活水
除上诉企业在供应链及供应商方面的改造优化,在新能源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怎样保持竞争优势不被淘汰?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表示,企业若想在政府补贴退坡后还能顺利生存并茁壮成长,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备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二是能开发出在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产品,三则是有较强的资金运作能力。
诚然,我国新能源企业普遍存在研发人员和资金短缺的情况,生产的附加值、净利润均处于较低水平。为改变这一现状,应积极推动新能源领域中的企业与研发机构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并打造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
图片来源:数商云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银行借贷,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可较好地解决中小微新能源制造企业因为经营不稳定、信用不足、资产欠缺等因素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弥补了中小企业年化融资成本8%-15%的空白,给予了中小企业全新的融资工具。满足了核心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诉求,通过金融服务,变现其产业链长期浸淫的价值。对于银行等资金供给方而言,由于核心企业的隐性背书,则降低了向中小企业放款的风险,又可获得不错的回报,达成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通过上述供应链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完善新能源产品谱系,新能源汽车企业将能更好的规范和指导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在赛道中展现出硬核实力。
总结与思考
随着新能源汽车向市场的驱动转换,其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与新能源车型之间的竞争,还要与传统汽车共同竞争。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通过数字化进行转型,改变企业供应链体系,利用数据化优势,拓展新的业务模式,才能在新一轮竞争合作中,构建新的供应链生态,做到节能降本,全力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