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中国电信携手中国信通院 深耕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和网信安全领域

时间:2022-01-02 21:45:11 | 来源:C114通信网

原标题:中国电信携手中国信通院 深耕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和网信安全领域 来源:人民邮电报

2021年12月31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信”)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京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副总经理夏冰,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副院长王志勤、副院长胡坚波、总工程师敖立出席签约仪式。夏冰与王志勤代表双方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与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夏冰代表双方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合作基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一是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共同推动各领域有序健康发展。二是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专项,依托双方优势开展研究和产业化支持、应用示范等有关工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三是开展平台建设合作,推动5G、IPv6、车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网信安全、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领域专业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推动行业内的产学研用合作,赋能数字中国建设。四是推动产业发展,打造产业生态圈。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发言。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发言。

余晓晖表示,中国信通院秉持“国家高端专业智库,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的发展定位,以支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已任,围绕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着力打造顶天立地、软硬结合、融通发展的研究与业务体系,聚焦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数字化发展、网络与数字安全、经济与政策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与前瞻布局,有力支撑了网络强国、宽带中国、5G、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政策出台和重大任务实施,并在数字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信通院与中国电信在众多合作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共同推动信息通信业和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

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发言。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发言。

李正茂表示,近年来,中国电信在“云改数转”、科技创新、云网融合、产业数字化、网信安全、双碳规划等方面均有建树。多年来中国电信与中国信通院在新基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网络治理、数字经济、行业信息化、云网安全等领域以及疫情防控工作保持深度合作。未来双方将在产业政策、科研专项、标准制定、咨询规划、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承接落实国家战略,共同开展科技创新,联合推动产业发展,为我国社会治理能力、传统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培育提供强大动能,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双方签署了智慧城市领域和网信安全领域业务合作备忘录。在智慧城市领域,中国电信与中国信通院将携手推动智慧城市相关联盟协会发展、研究制定智慧城市行业标准、申报国家专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专业团队、探索打造标杆项目、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平台规划建设以及开展信息技术领域创新研究。在网信安全领域,中国电信与中国信通院将联合开展网信安全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网信安全行业标准及重大课题研究,促进网信安全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提升,开展重点领域联合实验室建设,联合推进产业创新及成果转化,扩大合作触点,实现优势互补、创新共赢。

在签约仪式上,双方还联合发布了新型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网信安全三大板块成果。

在新型智慧城市方面,双方联合发布《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2.0白皮书》《中国电信数字孪生应用白皮书》《数字中国产业洞察》。其中,《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2.0白皮书》把握智慧城市发展最新趋势,聚焦智慧城市建设八大重点,辐射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三大应用领域场景,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充沛生命力;《中国电信数字孪生应用白皮书》深耕数字孪生城市领域,拓宽数字孪生城市的应用场景,高质量推进数字孪生城市落地实践;《数字中国产业洞察》聚焦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构筑数字中国建设基石。

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双方成立工业安全与可靠工业连接联合实验室,发布了数据空间(IDS)测试床,为敏感数据的跨组织流通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促进高价值、高敏感性数据安全流通利用。

在网信安全方面,中国电信依托天翼网信安全产业联盟,联合中国信通院发挥卓越验证示范中心枢纽作用,共建网络能力开放安全联合实验室,构建覆盖底层网络基础设施、重要业务系统、云网应用的立体化仿真试验环境,为行业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验证、先进技术实验验证、场景安全能力评价等服务,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扩大业界安全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知名度和市场渠道,加强安全防护能力实效验证,实现网络能力和业务资源协同发展。

下一步,双方将立足各自优势,认真落实框架合作协议内容,围绕通信行业重要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城市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升级和网信安全领域合作,为数字中国建设保驾护航。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