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森控股即将登陆港交所:资本布局人力资本管理SaaS赛道迎“收获季”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植 上海报道
创投资本对人力资本管理SaaS赛道的投资,终于迎来“收获季”。
近日,国内人力资本管理(HCM)SaaS企业——北森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北森控股”)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
据灼识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按2020年收入计算,北森控股是中国最大的云端HCM解决方案提供商。
这也令众多北森控股创投股东有望实现“项目退出”。
记者获悉,北森控股在发展过程迎来多轮股权融资。比如2018年北森控股完成了由经纬中国和元生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跟投的逾1亿美元E轮股权融资;2021年则完成软银愿景基金二期、高盛、春华资本、富达国际联合领投;经纬中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元生资本、深创投持续追加投资的2.6亿美元F轮股权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数年北森控股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同时,亏损却“意外”扩大。
数据显示,在2019-2021三个财年期间,北森控股营业收入分别为3.82亿元、4.59亿元、5.56亿元,对应的净亏损分别为6.90亿元、12.67亿元、9.40亿元,其中,去年上半年北森控股亏损额达到8.2亿元。
“其实,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运营亏损,而是可转换可购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项目下的巨额扣减所致。”一位创投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很多境内企业赴港上市时,都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FRS)。按照国际会计准则(IFRS),普通股价值与优先股转换价(对应企业实际估值)之间的差额将计入“财报亏损”,且企业实际估值越高,两者之间的差额越大,导致企业“亏损额”越高。
“但是,随着企业完成IPO上市,当优先股自动转换成普通股,相应的亏损就不再计入财务报表,相关企业的盈利状况将大幅改善。”这位创投机构负责人指出。这也是会计准则操作,也是港股上市的特殊要求与操作规则,美股与A股则没有相关要求。
记者多方了解到,在实际操作环节,优先股持有人放弃转成普通股的几率非常低,因为在企业上市后,通胀普通股股价远远高于优先股,优先股持有人只需转换成“普通股”,就能坐享可观投资回报。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港股二级市场投资机构不会关注财报亏损,而是关心经调整后(扣除可转换可购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项目扣减)的运营利润数据,作为判断企业实际经营获利能力的重要依据。
按照北森控股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扣除可转换可购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项目扣减后,去年上半年北森控股的亏损为0.8亿元,远远低于8.2亿元财报“亏损”。
“随着赴美上市日益艰难,目前我们正积极建议高科技企业选择赴港上市。与此同时,我们在参股股权投资时,也建议企业引入可转换可购回优先股机制。”多位创投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究其原因,一是创投机构通过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形式参与企业股权投资,也是给自己增加了一道投资安全垫,二是创投机构也希望企业创始人能将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用于团队股权激励,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加盟,助力企业更好快速发展。
一位创投机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若企业赴港上市,他们乐见企业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项目下的扣减额增加,因为这反而表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在持续增加(即企业市场估值上升),表明资本市场对这家公司投资价值的认可。此外,公司市场市值越高,优先股对应的公允价值也会越高,持有优先股的创投股东的账面浮盈就越大。
记者了解到,在2021年5月完成的F轮股权融资后,北森控股的企业估值达到约20亿美元。
一位参与北森控股股权投资的创投机构投资总监向记者指出,随着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以及中国数字化HCM解决方案市场快速增长,他们认为北森控股有望很快通过规模化效应实现运营盈利。
据灼识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云端HCM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0年的43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303亿元,2020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8.2%。远远超过同期HCM软件15.9%的复合年增长率。此外,云端HCM解决方案在中国HCM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4%,美国为24.5%,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目前,北森控股作为国内极少数构建统一开放PaaS基础设施的云端HCM解决方案提供商,有望在行业快速发展周期实现业绩大幅增长。”这位创投机构投资总监指出。
(作者:陈植 编辑: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