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参赛选手之间多次出现碰撞和意外。最终裁判员回看视频系统,认定中国选手任子威夺冠、李文龙摘得银牌。赛后,不少网友直呼:“谢谢猎豹。”
“猎豹”到底是什么?短道速滑赛场上争议真的是它判定的吗?据“猎豹”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种设备科高级工程师赵伟介绍,“猎豹”全称“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五年自主研发的一款特种摄像设备,也是北京冬奥赛场上的“黑科技”之一,专门用于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本届冬奥会是它的首次亮相。
在冬奥会速滑比赛中,运动员速度可达到每秒15-18米,约等于时速50公里,而顶尖运动员时速可达70公里。而“猎豹”设计技术标准能达到每秒25米,约等于时速90公里。
不仅如此,“猎豹”还可以根据直播需要,实现加速、减速和超越等动作,从而更加灵活和随意地捕捉速滑比赛中的各种场面。
据了解,“猎豹”系统目前只有一套,安装在“冰丝带”场馆内。而观众关注的短道速滑比赛,并没有用到“猎豹”。
“冰丝带”架设有总长300多米的轨道,形状类似于U形,“猎豹”可以在直道和弯道全程进行高速跟踪拍摄。“猎豹”还可以高速转弯。四对侧抱轮将“猎豹”紧紧抱在轨道上,转弯时侧抱轮提供侧向的力,电机提供向前的力,从而实现高速转弯,捕捉直道和弯道上运动员的精彩瞬间。
据介绍,高速轨道系统对场地有一定要求,需要在赛场外侧运动员的海绵缓冲垫后安装轨道系统,还要安装隔离板以确保周围人员安全。此次短道速滑场地和“猎豹”的部署要求并不相符,出于适配能力和安全的考虑,短道速滑比赛并未安装“猎豹”系统。
此外,裁判系统和电视转播系统是相互独立的。裁判系统会在现场布置一些摄像机专门拍摄场地中的关键位置或者运动员的犯规动作。裁判更多会参考裁判系统的画面,而不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直播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