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司林威
元宇宙商标热目前还在持续中。
2月17日,据外媒消息,全球美妆巨头欧莱雅(L"OREAL)已提交17个与虚拟商品相关的商标申请,该申请归属于NFT和元宇宙类别下,暗示着欧莱雅准备涉足虚拟商品经济。
2月14日,国内最大的游戏厂商之一米哈游(miHoYo)宣布正式推出新品牌HoYoverse,旨在通过各类娱乐服务为全球玩家创造和传递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体验。
2月11日,王老吉关联公司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王老吉元宇宙”商标,国际分类为啤酒饮料,当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
不仅美妆和凉茶厂商,汽车厂商和餐饮巨头也同样加入了该浪潮。截止目前,小鹏汽车、上汽、理想汽车、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已申请注册元宇宙商标。其中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的申请均已被驳回。
2月4日,餐饮巨头麦当劳提交了一份商标申请,其中包括“一个以现实和虚拟商品为特色的虚拟餐厅”和“经营一个以送餐上门为特色的虚拟餐厅”的计划。其中一个商标名为“McMetaverse”。
不管元宇宙概念最终在现实世界能否实现,但在这么多行业玩家的涌入下,至少从名称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包罗万象”了。
企查查数据显示,最近一年,我国企业申请“元宇宙”商标的数量超过1万件,涉及各行各业的公司1500多家。这个场景不免让人想起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域名热。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概念在美国兴起,全球掀起新一轮计算机革命热潮。1996年,科技公司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仅一年之后,其股票价格翻了64倍,总市值达到了450亿美元。
此后。资本、创业者不断涌入这个新领域,而今天的互联网巨头多数在那个时期诞生。1999年,在美国上市的457家公司中,有308家来自科技行业。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中,科技公司占了6个。
当时许多公司千方百计的蹭互联网热度,在自己的公司名后加上“.com”,或者在名字里加上“I”“E”两个字母。
不管来自于哪一个行业,只要在名称中加上一个“.com”,对外也就可以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了,这在当时,是一种时髦。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也就变成了一地鸡毛。
从1995年至今,期间涌现的无数互联网企业,留至今日的万中无一。
那么元宇宙“商标热”会重蹈覆辙吗?
区块链技术服务商分布科技CEO达鸿飞对界面新闻表示:“现在的元宇宙还在早期阶段,真正落实成什么样,只有未来才会知道。这些公司注册商标之后,如果只是‘换汤不换药’,在产品上没有突破性且贴近元宇宙的创新、相关业务也没有利润甚至营收,那么当然可以认为现在的商标热是存在泡沫的。”
但目前元宇宙商标热还只是早期阶段,对市场的直接影响还未产生。达鸿飞补充道:“现在的汽车公司、饮品公司虽然在抢注商标,但现在我们从资本市场的反映来看,相关公司的估值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提升,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泡沫还不够明显。”
那么为何企业频频抢注元宇宙商标呢,除了提前布局新风口外,也与商业竞争有关。对此,比亚迪方面表示,申请上述商标是出于商标保护方面的考虑,暂无计划开展相关业务。
长期关注元宇宙赛道的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对界面新闻表示:“当前各企业抢注元宇宙商标更多可能是保护性注册,为了防止商标被其他人抢注而影响自身品牌形象。当然这其中肯定会存在一些泡沫,因为无论是企业主动布局还是被动抢注,市场都可能由于某些企业尤其是行业内头部企业申请元宇宙商标而增强对元宇宙的‘信心’,从而推动市场炒作情绪更加强烈。”
“这种现象短期内可能会让元宇宙领域出现一些投机问题,但长期来看是有利于元宇宙发展的。”蒋照生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元宇宙席卷全球的浪潮下,也有企业保持了相当的定力。
2月15日消息,日本游戏巨头任天堂的社长古川俊太郎近期被问及是否有与元宇宙和 NFT 相关的计划时,表示暂时不打算加入元宇宙。
“目前还很难定义元宇宙能够为用户提供哪种类型的惊喜和乐趣……如果我们能够以一种易于了解的方式展示‘任天堂’的元宇宙体验,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考虑做些事情。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