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3月14日电 3月13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圆满闭幕。外媒认为,以北京冬残奥会为新起点,中国将持续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日本共同社3月13日报道称,北京冬残奥会成为中国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完全“无障碍”环境的推动力。
为期9天的冬残奥会结束后,以关爱儿童和老年人为荣的中国社会将更加努力打造一个残疾人宜居社区。
《环球时报》评论称,冬残奥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尊重和帮助残疾人,比在道路上修建一些盲道更重要。”
文章说,1990年,中国颁布了《残疾人保障法》,以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中国还于2008年批准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特别是中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能够确保残疾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面对媒体时表示,中国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他感到惊讶。北京利用3年时间,完成了新的一轮城市无障碍交通环境建设。
残疾人朋友体验北京长安商场的低位柜台(央广网发 北京市残联供图)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董连民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1年底,北京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
生活在北京的日本女性Midori Yamazaki表示,中国有发展无障碍环境的潜力,因为中国人对社会弱势群体非常“友好”。“他们被教育要帮助有困难的人。”
另外一位在北京生活的日本家庭主妇Fumiko Sato说:“中国人对孩子和老人非常体贴。每当我抱着孩子坐地铁,许多人会让座。中国人也非常善待残疾人。”
Eiko Mizuno是一名全球旅游研究人员,她说,中国能够通过北京冬残奥会提高人们对残疾人的关注,并为实现无障碍社会做出“可持续和深入地”努力。
(编辑:齐磊潘一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