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今
去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半年多来,伴随防沉迷新规落地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逐渐深化,网络游戏用户年龄结构进一步趋于健康合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得到显著改善。
严规之下,一些知名游戏公司纷纷配备防沉迷系统;但也有部分网游违规发行,且违规情况花样百出。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有的游戏根本没有实名注册要求,更遑论时间限制;有的游戏虽然需要实名认证,但没有人脸识别系统,冒用成年人身份认证的情况屡见不鲜;有的游戏直接提供二维码下载,使用海外平台提供服务等方式来规避监管。种种违规行为,很容易对身心还未成熟的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网络游戏往往根据用户的心理特点来设计,一旦自制力不强,难免容易沉迷。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对涉及未成年人游戏服务的限制和监管,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对于立法部门而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筑牢未成年人网络“防火墙”。一方面,及时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保护章节订立细化配套规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可以加大对网络游戏的关注力度。另一方面,对于《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等行业自律规则,有关部门要予以重点关注,选取合适内容,适时上升为法律法规制度,努力实现网络游戏领域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全覆盖、无死角。
图源网络对于执法部门来说,要坚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行为。继续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对违法违规运营的游戏坚决查处、坚决下架。与此同时,也要动态关注游戏服务企业的运营情况,及时提醒其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风险,把工作做在前头、做在平时。
4月11日,新闻出版署公布新一批国产网络游戏版号,这是自2021年7月以来首批游戏产品获得版号。当游戏行业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防沉迷工作的主体,广大游戏企业应当认识到,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服务的必要监管,不是为了限制其发展,反而恰恰是为了帮助企业远离“野蛮生长”,在健康持久发展的赛道中前进。游戏的生命周期,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观念导向、制作品质决定的。事实证明,越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游戏企业,越是能生产出既有创意、又有内涵的游戏。企业当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积极开展合规审查,确保游戏内容优质健康干净,游戏服务符合管理要求。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从来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家长,不妨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引导他们树立良好、健康的兴趣爱好,深入接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作为学校,有必要帮助学生培养信息免疫能力,通过生动、科学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可以抵御网络游戏的诱惑与干扰。当职能部门、游戏企业、家长、学校等相关各方的各尽其责,形成完整、有效的责任闭环,我们才能形成更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携手共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