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有关要求,促进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好相关专业专家作用,人社部于近期成立首批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这是技能人才培养历史上首次成立的全国性专家组织,包括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类、数字与信息技术类、新能源与交通运输类、康养生活服务类和现代商贸流通类5个教指委,并于5月6日公布首批分委员会委员名单。
名单通知
“数字与信息技术类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7个分委员会,通过广泛推荐、严格审核、反复比选,深信服副总裁李洋担选“网络技术与安全分委员会”委员,将根据教指委相关工作要求和安排,积极开展研究、咨询、指导、评价和服务等工作,切实发挥好专家作用,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网络技术与安全专业群分委员会委员名单
人社部职业能力司在解读《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中指出,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是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探索组建区域性、行业性等多类型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发挥专家作用,在职业技能培训中采取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不断扩大工作覆盖面。
在推进工学一体化工作过程中,深信服此次加入教指委,将充分利用自身在网络安全、云计算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产业积淀,积极发挥以下作用:
一是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为相关政策制定、工作推进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目前深信服参与了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从业人员能力基本要求》编写修订、《网络安全评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和编写、《云数据中心安全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和编写、《网络安全运营平台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和编写、《网络空间技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指南》云安全专题内容的编写等。
二是参与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目前深信服开展技能人才需求分析,按照人社部最新颁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开发网络安全、云计算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对标行业核心岗位技术技能要求,紧贴行业和技术水平未来发展趋势。
三是制定工学一体化课程、专业评价标准,参与工学一体化改革评价。深信服目前根据网络安全和云计算行业岗位的相关技能要求,制定符合行业用人标准的技术认证体系,并以四川省为试点,与人社部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现网络安全人才认证标准互认,并积极推进更多省市合作落地。获得深信服技术认证的学员,深信服将提供就业咨询、指导、推荐等服务,通过“建桥搭梯”的方式,构建学员能力与职业发展的“立交桥”,深化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四是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为实战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深信服目前自主研发的【产业教育云平台】以智慧云端教学环境为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场景。
五是指导技能竞赛、实训基地建设等。深信服自研多赛制多赛道竞技平台,支持知识比武、竞速答题、CTF夺旗赛、AD-Blind企业赛等赛制,提供专业的网络安全、云计算竞赛高仿真企业实网环境,满足学生信息安全对抗演练、竞赛需求。同时,基于真实企业岗位、真实业务环境、真实企业项目和真实技术环境,深信服将真实产业项目进行教学转化,以项目实战过程来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助力院校师生不出校门也能与产业项目“零距离”接触。
六是推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除以深信服产业教育云平台等智能化教育装备为载体进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深信服以5G、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新技术的加速融合,为各院校提供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四维立体教育城域网、桌面云等热门场景解决方案,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和普及。
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0%,已经成为引领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要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为培养更多高质量技能人才,深信服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产业化的、普适性的,且遵循“千校千面”原则,在校企合作上采用定制化解决方案。同时,深信服产业教育中心开创性地提出了产业人才培养的“I-CIRCLE模式”,从教学平台与课程研发,到人才认证与就业输出,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标准与国内外网络安全及云计算产业用人需求动态同频,从学开始,经历实训、测评、产学研用、竞赛、认证,最后到高质量就业,形成人才成长闭环生态。
未来在人社部的指导下,深信服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助力技工院校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企业需求,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企,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无缝衔接、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大力促进技工院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