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慧慧
青山一道,共担风雨,甘青同心,共克时艰。
170名工作人员星夜驰援,6台移动方舱检测实验室连续作战,146名专业技术人员向“险”而行,甘肃省驰援青海省核酸检测队累计完成约175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
这个夏日,“甘青一家亲”的感动在古城西宁再次续写。
5月11日7时,甘肃省武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移动方舱实验室和武威市2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核酸检测团队踏上抗“疫”征程,一路向西,朝着距离470公里外的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进发。
两辆25吨吊车、两顶帐篷、核酸检测试剂及其配套耗材……出发前,武威市中医医院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盛福德已开始对接上报各类物资需求清单。作为战“疫”老兵,这已是他第三次率队出征,外援抗“疫”。
5月11日14时,武威方舱顺利抵达大通县桥头镇。此时,组装吊车、负责网络连接及配电保障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在大通县按下“暂停键”的时刻,各相关部门也在最短时间内协调安排好了方舱工作人员的食宿。
“我们到达西宁北收费站后,公安干警、高速公路工作人员整齐列队迎接我们,现场的各项物资准备都很充分,这是青海人民对我们的重视,真的很感动。”盛福德说。
随后,经过紧张有序的卸车、物资搬运、组装与调试仪器设备等环节,21时,武威方舱正式“建舱”,23时,方舱开始接收样本。
提高核酸日检测能力,是提高疫情防控能力的重要保障,一场与病毒赛跑的战“疫”正在打响。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团队由武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武威市人民医院、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武威市中医医院的20名“精兵强将”组成,虽是第一次集体出征,但他们用专业与速度展现了日均检测约8万人次的作战能力。
作为领队,盛福德凭借丰富的经验,有条不紊地指导大家开展工作,从标本接收、分配、加样、核酸提取、点样、扩增、结果判读到上报数据,所有流程环环相扣,无缝衔接。
因方舱需24小时运转,每次须确保8人进舱,现有的人员只能分为2组,每组需连续工作12个小时,这对于检测人员的体力、耐力和专注度都是极大的考验。
“现在正是吃劲的时候,作为检测人员,我们责无旁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武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的赵静雯是这个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员,面对疫情,24岁的她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和沉稳。作为二组组长,赵静雯既要协调本组成员的各项工作,也要坚守在样本制备区准确操控仪器。
样本制备区是移动方舱检测实验室的核心区,“全副武装”的检测人员在负压环境中连续工作,要克服缺氧、脱水、眩晕等不适感。对于第一次参加出省援助任务的王九翔来说,内心略感紧张,但很快他就适应了。他和搭档巧妙配合,一次次重复着手工加样的动作。
“我们大家都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一次次实战中越发默契,团结一心。轮班时,大家都会相互鼓励,我想这也是我们能够克服人员不足,保质保量完成检测任务的强大动力。”武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检验师张胜男坚定地说道。
5月14日,风雪凛冽,气温骤降。核酸检测工作既要与病毒赛跑,又要与寒冷较量。大通县第一时间准备了御寒衣物,让方舱工作人员内心暖意融融。
“正是有了当地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为我们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全力保障我们的需求,我们才能顺利完成检测任务。甘青同心,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主管检验师郝志成一边接过保暖衣物一边说道。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
5月12日检测8.39万人次,5月13日检测8.82万人次,5月14日检测9.94万人次……截至5月18日7时,武威方舱累计完成超50万人次的检测任务。武威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团队是此次甘肃省支援队伍中距离西宁市最远的,也是累计完成核酸检测任务最多的一支队伍。
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
在甘肃、青海两省的统筹安排下,在抗击疫情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为了让更多群众安心,检测人员或是带着家人的牵挂,或是告别年幼的孩子,以无私无畏的担当践行医者的初心使命,昼夜奋战,护“宁”周全。众志成城之下,相信花开渐满、绿意渐浓的西宁将很快恢复往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