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汉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孔祥兰和研究员冉勇等人在蓝细菌中发现新型脂肪类生物聚合物。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有机地球化学》。
微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可以为甲烷、生物氢、生物柴油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生物燃料提供原材料。近几年,微藻产油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微藻含有大量的多糖、蛋白质和游离态脂质,在热解过程中极易受热分解,导致生物柴油中氧、氮含量高,而且酸度指标较高,进而导致生物柴油品质下降,很难满足使用要求。
事实上,此前已经有研究报道过可有效去除微藻中多糖、蛋白质和游离态脂质的方法,但是最终会产生一种难降解的有机质(藻质素或类藻质素)。藻质素或类藻质素是一种高脂肪族、不可水解的生物聚合物。国内外仅有少数几项研究表明蓝藻中存在藻质素,对于蓝藻的藻质素或类藻质素能否产油和生烃,仍然缺乏系统研究。
在该项研究工作中,科研人员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研究了纯培养蓝细菌中难降解的、脂肪性的生物聚合物的结构、产油和生烃潜力。结果表明,从两种蓝细菌中分离出的NHOM组分是一类具有高脂肪性的、难降解的类藻质素,由饱和的、无支链的、链长可达33的碳链构成,与前人报道的其它藻类的藻质素的结构相似。
此外,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两种蓝细菌的类藻质素组分裂解生成的气态烃的含量逐渐增加,生成的正构烷烃由长链向中链和短链过渡。两种蓝细菌的类藻质素组分的氮和氧含量低,其生烃潜力分别达到65%和53%,展现出非常好的产油和产气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orggeochem.2021.10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