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全区新增授权专利2103件,新增注册商标2403件……重庆市涪陵区创新发展成果斐然,以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健全工作体系 夯实发展基础
为有效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涪陵区建立了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各部门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了各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近两年,涪陵区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品牌涪陵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实施意见》《涪陵区专利资助和奖励办法》《涪陵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政策,明确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具体任务和措施,为高质量、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和综合保护机制,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此外,涪陵区还组织实施企业专利助推工程,构建从区知识产权局、区科技局、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专利特派员、专利代理机构至企业的一体化工作体系。
截至目前,涪陵区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家。2021年以来,全区新增授权专利210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24.9%;新增注册商标2403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1.72万件,同比增长11.9%,每万户市场主体商标拥有量1702件,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同比增长122%。
汇聚科创人才 反哺产业壮大
为推动知识产权强区战略的实施,涪陵区通过整合长江师范学院技术人才资源,围绕8个产业科创基地,组建博士人才团队,大力开展科研协同、平台共建、人才互动、成果共享等“进园入企”行动,构建“塔尖”“塔基”科创人才梯队。
近年来,涪陵区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科技特派团,选派对接国家级、市级科技特派员64名,实现全区乡镇街道“科技专家”全覆盖。与此同时,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涪陵区建立科技专家库,集聚支柱产业、特色农业、社会事业领域科技专家522人,在册外国专家27名。
依托涪陵高新区、临港经济区、白涛新材料科技城、清溪园区等产业平台载体,利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国家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研机构优势,加速推进“科创+”发展与产业融合。
结合《涪陵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重点产业规划,目前涪陵区已形成了医药、食品、材料、能源、装备制造、化工化纤等六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并积极前瞻谋划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涪陵区支持华峰集团、榨菜集团等企业建设成为新材料、未来食品、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医疗行业领域,涪陵区加大对三爱海陵、葵花药业等支持力度,服务企业做特做优。目前,涪陵区工业企业达16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6家,重庆市科技型企业1157家,高新技术企业122家。
汇聚创新资源,不断壮大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巴蜀故里的“创新极”,涪陵区以知识产权为抓手,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正强劲。(通讯员 文光辉 孙志千)
(编辑: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