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是上月世贸组织第十二次部长级会议讨论的首要议题之一。为遏止国内物价不断飙升势头,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禁止或限制小麦和其它大宗商品出口,从而加剧了这一危机。此类措施适得其反,因而必须停止实行并予以废除。
小麦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关键主粮,其价格自今年二月下旬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飙涨了34%。其它粮食价格也有所上涨。为应对粮价上涨,到上月初,已有 34 国针对粮食和肥料实行了出口限制措施——这一数字接近于 2008-2012 年粮食危机期间实行此类措施的 36 国。
此类措施 “不攻自破”,因为它们减少了全球供应,进一步推高了粮食价格。其它国家也纷纷实行各自的限制措施,这助推了贸易行动不断升级,进而对粮食价格产生了倍增效应。
所有人都因食品价格上涨而紧缩开支,但贫困人口所受冲击最大,特别是食品开支占普通家庭预算总额半数的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此外,发展中国家尤为脆弱,因其往往是食品净进口国。历史清楚地表明了食品紧缺或令最贫困人口不可负担所产生的后果。
2008 年危机期间,出口限制措施对粮食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甚至助推了价格上涨。研究表明,如果粮食出口国未实行限制措施,则价格平均就会降低13%。
目前,俄乌冲突加速了粮食价格的上涨——此前引发该势头的因素包括主要产粮国不利的天气条件、经济在新冠疫情所致萧条之后的快速复苏以及能源和肥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这场冲突致其粮食出口出现严重中断。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供应商之一,也是用于生产食用油的玉米、大麦和葵花籽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由于乌克兰出口受到封锁,这些种子无法进入世界市场。
上述倍增效应已经出现。在这一效应作用下,单边贸易限制促成了政策干预和价格上涨。今年 3 月,俄罗斯(世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占小麦出口的17.5%)发布了一项临时禁令,禁止小麦和其他谷物出口。自那以后,哈萨克斯坦和土耳其等小麦出口小国也发布了此类禁令。截至 6 月初,22 个国家对小麦出口实施了限制,占全球小麦贸易总额的21%。这些措施导致小麦价格上涨9%,约占冲突开始以来小麦价格总涨幅的七分之一。
出口限制并不是各国政府为应对食品价格上涨而采取的唯一与贸易有关的措施。一些国家降低了进口关税或取消了进口限制。例如,智利提高了小麦进口关税的优惠幅度。一般来说,永久性减少进口限制将受到欢迎,但在危机期间,临时减少进口限制将因需求增加而对食品价格构成压力,而因出口限制增加而减少供应也将施加这种压力。
贸易限制对几个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孟加拉国小麦总消费量的41% 来自黑海地区的国家。刚果(布)和黎巴嫩分别占67% 和86%。鉴于对进口的高度依赖,这些国家的人口可能会突然遭受痛苦,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没有替代供应商。小麦价格上涨最终将鼓励主要农业出口国扩大小麦生产,以取代黑海地区一些国家的出口,但这需要时间。
世界银行全球贸易预警系统的监测结果显示,自今年年初以来,全世界共颁布或实施了 74 项化肥、小麦和其他食品的出口限制,包括出口税或出口禁令。此外,全世界共实施了 61 项进口自由化改革,包括降低进口关税的改革(如算上已完成的改革,总数达 70 项)(下图)。
在第 12 届部长级会议闭幕式上,100 多个世贸组织成员国的代表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同意加大努力,促进粮食产品和粮食、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贸易,并重申避免出口限制的重要性。
此外,七国集团(其成员包括加拿大、一些欧盟国家和美国等主要谷物出口国)承诺避免实施出口禁令和其他贸易限制。世界银行集团行长戴维 · 马尔帕斯呼吁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作出这一承诺。这些国家合计占全球小麦、大麦、玉米和其他基本谷物出口总额的50% 以上。
化解粮食危机刻不容缓,因此有必要尽快取消自今年年初以来实施的所有粮食贸易限制。国际社会有责任开展全球合作,促进全球粮食流通,以防止饥饿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