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荣正咨询:24载精品投行路,打造另类“专精特新”

时间:2022-07-14 17:46:28 | 来源:DoNews

文 |杨旭然

编辑 |王方玉

根据专精特新的定义,可以看到这是对于一家企业成功的几个衡量标准: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粗看之下都是用以赞许企业的溢美之词,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词的达成都需要满足极高乃至于苛刻的要求:专业意味着技能上的擅长与领先,精细意味着深究领域里的每一个细节,特色意味着难以被人模仿,新颖则通常需要突出的创造力。

而所有这些关于企业的优点和成就,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基础:时间的沉淀与积累。

一家专精特新机构的成长需要十多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注重专业能力养成、口碑传播的投行领域更是如此。“荣正咨询”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如阿甘般不断奔跑的创业史。

创始人郑培敏在上世纪90年代从清华大学本硕毕业之后,很快就进入资本市场。按常规路径,进入投行之后会有两条不同的专业道路:进入券商机构一路拼搏,从基层干到高管;或下海奔私,创立投资机构到市场中搏杀,成为众人眼中的“资本大佬”。

但他却做出了和很多人预期截然不同的选择:创办了专注于股权激励咨询业务的“荣正咨询”,一路经营至今已有24年。在这个过程中,郑培敏销掉了股票账户,拒绝了所有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的交流和“朋友关系”,且几乎没有涉及任何多元化业务。

郑培敏放弃了成为众人眼中更加光鲜、更有财富与社会地位的“资本大佬”的可能性,选择从资本市场与人力资源的中间地带着手,做中国特色的“草根投行”。

但也正因为这个选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24年间只执着于股权激励的“精品店”,占到整个A股聘请股权激励中介机构的上市公司70%左右的有效市场率——妥妥的隐形冠军。也能由此看到股权激励这件事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生根发芽,走向繁荣。

01 回报来自“难而正确的事”

2022年的当下,股权激励已是一门显学,成了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工具和筹码。

硬科技企业为主的科创板尤其明显。截至2022年5月末,A股科创板共有235家科创公司推出300单股权激励计划,板块覆盖率为55%。另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国有控股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也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大潮下开始接受并积极推进相关的激励政策。

“基本上平均每个晚上都要有三~五个公告放出来”,郑培敏观察公司的业务情况,和巨潮资讯网、全景网等信息披露平台的信息时看到。“荣正咨询”作为一个机构、作为股权激励的代名词,正高密度地出现在资本市场中,这和20多年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荣正”的创业开始于1998年,当时市场上对于股权激励有概念、有意识的企业家并不多。那时的中国企业更多属于机会导向型——找到做项目、做业务的机会,抓住它并发展壮大。

相比内部的人力资源价值,当时的企业家更看重外部市场机会、人际交往和政商关系。

早期中国股权激励市场的情况,更像是那个经典的营销学故事:两个推销员去荒岛上推销鞋,但发现岛上的人都光着脚,对鞋完全没概念。

彼时的郑培敏认为这是机会,而非问题和风险。根据他的观察,在上世纪90年代末,股权激励之于美国资本市场、硅谷创业市场已经不是新鲜事物,而是被各类企业所广泛接受的管理工具,但国内当时900多家上市公司对此的接受几乎为零。

另外,当时股权激励更多与国企改革联系在一起,例如有“国企改革泰斗”之称的陈清泰,就推崇股权激励能够在改革中发挥作用和价值。

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特殊国情下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产生了不少相关的股权激励需求,这成就了早期“荣正咨询”的业务,郑培敏参与了国内不少重磅的改革项目,一度被人称为“MBO教父”。

2000年初,当时还不到30岁的郑培敏,已经是几位“资本大佬”的座上宾,为几个著名的“资本系”做专业化的顾问服务。但在交流的过程中,郑培敏发现了其中的巨大风险,最终决定主动放弃顾问身份,不再参与,冷眼旁观。

短短几年之后,庞大的资本帝国、上市公司系统轰然倒塌,“大佬”锒铛入狱,虚幻的百亿财富成了过眼云烟、灰飞烟灭。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也证明了郑培敏对于资本运作的清醒和理性。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越是深入,他就更加坚定于做有前景、有价值,但在当时看起来更难做,更“没油水”的股权激励业务,从中国特色的“草根投行”做起,远离资本市场中的光怪陆离。

郑培敏将自己的创业史总结为在“宽度一厘米,深度一公里”的世界里深耕。如首网红歌曲《孤勇者》所唱的,其实每个最终浮出水面的成功创业者,都有不为人知的水下隐忍和沉默的孤独期,最终能穿越周期的只是少数。

02 24载“赢之道”

按照管理学界的标准,要成为隐形冠军并不容易。企业不仅需要“专精特新”,还要在所在细分市场中占据行业最重要的生态位。

郑培敏将“荣正咨询”做成隐形冠军级企业的逻辑归结为四点:远见、坚持、创新、合规。按照他的说法,要做到这几点并不容易,需要“看得到、挺得住、做得巧、别惹事”,而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底层逻辑,就是“赢在价值观”。

这其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挺得住”。在国内几乎是从零到一地普及、扩展股权激励业务绝非易事,“荣正咨询”从创业起就聚焦于“宽度1厘米”的细分领域,意味着对单一业务的全情投入,和对更多成功可能性的放弃。深耕了24载之后已经挖到了甘甜的泉水,取得了如今股权激励咨询服务领导品牌的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人力资本价值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价值放大的时间节点,与科创板、注册制的时间相吻合,共同成就了“荣正咨询”股权激励业务最近几年的大爆发。

而股权激励业务的大爆发,又贴合了“荣正咨询”立足于投资银行与人力资源复合交叉领域的特征——股权激励工作依托于资本市场,大多数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对此认识不足;以券商为代表的常规投资银行,又缺乏人力资源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只有“荣正咨询”全面客观地看待、把握住了股权激励业务的本质。

这种专业的交叉学科定位,正是郑培敏所谓“做得巧”的内涵,同时也是专精特新中“新”的所在。

另外,在资本市场中做业务,其最重要的底线就是合规,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不做内幕交易、不做操纵市场。这是“荣正咨询”展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其稳定发展至今的重要因素。

“荣正咨询”的复合型专业能力,和其股权激励“精品店”的特点,充分体现在了其客户规模体量的资本市场价值上:

科创板是“荣正”颇具优势的业务板块。自2019年科创板开设以来,已经有400家各类企业挂牌上市,这400家企业中有210家进行了股权激励,而“荣正”参与了其中的106家;

另外一部分重要的业务来源是央企、国企和地方国企。2020年5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印发

“荣正咨询”在改革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根据郑培敏的统计,几乎所有的央企和央企的子公司上市做股权激励,都有他们的身影:要么是团队执行操作的(如中国三峡、中国铝业、东方电气等大型央企、国企机构),要么是郑培敏以国务院国资委央企股权激励评审专家的身份参与审核的。

此外,“荣正咨询”还服务了包括山西汾酒、青岛啤酒、上海电气等地方国企机构,很多省国资委批准的第一家本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都出自“荣正咨询”,如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

除了这两部分客户之外,国内大型民企集团也是“荣正”重要服务的客户,其中包括了“宁王”宁德时代、“光茅”隆基绿能、用友网络等。其中用友网络与荣正共进行了10次左右的合作,并在2021年“荣正咨询”首次开放外部机构投资入股时,就领投了A轮融资。

市场上对股权激励业务有核心需求的主流企业客户群体,都已经与“荣正”达成了全面的合作。

“荣正这两年的大发展,得益于科创板,得益于注册制”,郑培敏表示。表面上看是撞了风口,实际上更深刻的根源在于经营上的逻辑,也就是远见、坚持、创新与合规这四条“赢之道”。

03 两条升级路径

2022年相对不利的宏观环境和资本市场行情里,A股上市公司没有放缓上马股权激励的脚步。根据“荣正咨询”的统计,2022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告数量(427个)与去年同期公告数量(426个)相比依然能够保持基本持平。

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在上半年A股的股权激励案中,多期股权激励计划227个,占比53.16%,比首期案例还要多,这意味着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对于股权激励的效果感到满意,并开始将激励进一步深化。

2022年5月19日,随着山东中小板上市公司“共达电声”公告发布股权激励政策,“荣正咨询”服务过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正式达到了1000家,遥遥领先于所有同业机构。

近两年的业绩爆发,表明此前“荣正咨询”做专卖店、精品店的逻辑得到了市场的充分印证。

企业家们对于股权激励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越来越多地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的刚需。郑培敏也由此判断,近两年“荣正”业绩的繁荣并非昙花一现,而是仍将持续。

如今的“荣正咨询”营业收入已经破亿元,并引进了包括“用友网络”、“万得”等多家战略股东、启动了上市计划,中国特色的“草根投行”开始展示出更多可能性。那么,它未来的发展路径会是怎样的?

对此,郑培敏规划了“一纵一横”两条升级路径:“纵”的是继续深化股权激励业务,下沉客户群,去服务更多的成长性非上市公司;“横”是扩宽围绕上市、拟上市公司的非牌照专业服务——包括合规信披、财经公关、ESG、投资者关系相关咨询等等。

这些业务扩展,会让“荣正”成为一家服务体系更丰满的市值管理综合服务机构。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市值管理非彼市值管理,荣正的市值管理业务与“伪市值管理”泾渭分明,是不涉及任何内幕交易、操控股价的,功能强大的正规、专业、阳光化的市值管理,是通过向资本市场更加积极、精准地展示企业价值而获得投资者认可的市值管理模式。

在具体策略上,“荣正”选择通过与市场上成建制的团队实现股权、业务上的全面合作进入相关领域,相当于赋能市场上现有的人力与团队资源,并快速展开业务上的协同。

更多能够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的业务增量,则来自于股权激励业务的下沉。这里下沉的定义并非是要扩展村镇市场,而是在资本市场的外围探索业务机会——包括准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创业公司群体等等。

根据郑培敏的预期,凡是有志于上市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无论大小,都是“荣正咨询”的目标客户与合作伙伴。相比目标客户规模体量的大小,企业对人才价值重要性的认识,才是与“荣正”产生合作更重要的基础共识。

04 写在最后

郑培敏告诉《巨潮WAVE》,目前“荣正咨询”过亿元的收入构成中,有75%来自上市公司相关业务,非上市公司业务占到其中25%。根据他的规划,未来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业务要占到公司股权激励收入整体的1/3以上,同时,非股权激励咨询收入也要逐步提到总收入的20~30%。

北交所的设立、新三板的激活,为大量原本沪深上市无望的企业提供了另一种可能。郑培敏判断,在北交所和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数量未来会更多,它们需要人才,也需要制定股权激励计划。

“宽度一厘米,深度一公里”的股权激励世界,并没有那么狭小逼仄。当年的中国特色“草根投行”,如今已长成为茁壮的树苗。坚持做难而正确事情的“荣正咨询”,正把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的道路越走越宽。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