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地,中国全社会正式走上绿色变革之路,公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都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发生巨大转变,在这期间许多产业迎来了绿色化转型的窗口期,低碳发展也成为了企业角逐的新赛场;据此,月狐研究院推出《2022 低碳社会洞察报告》,本报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宏观背景以及全社会未来低碳生活的发展趋势,并对公众的低碳意识与行动力表现进行了深入洞察;报告下篇则将目光放至产业和企业端,以互联网行业作为例子,分析行业在碳中和领域内的价值、具体碳减排表现以及典型的企业举措,最后总结了双碳时代下的行业发展机遇,旨在为各领域企业提供指引。
报告(上篇)核心观点
00 后的环保意识高于 80 后和 90 后,但由于对低碳行为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足,低碳行动力低于 80、90 后公众在不同的低碳行为领域上表现出较大的践行度差异,如在绿色出行、节约粮食水电等方面践行度高,在减少一次性使用、垃圾分类等方面践行度仍相对不足绿色产品消费方面,消费者对于产品在使用过程和丢弃后处理环节上的 “绿色感知度” 更强,而绿色产品在生产、运输、回收等环节上的碳足迹还需要做更多的市场教育公众认为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最能调动他们实践低碳行动的积极性,未来 “碳普惠” 的应用将大有作为目录
1.Part1 低碳生活趋势背景
全球碳排放现状中国碳排放现状中国碳减排政策梳理低碳生活发展趋势2.Part 2 人群低碳生活洞察
环保意识与低碳行为认知绿色低碳人群画像公众低碳行动力表现低碳生活践行度提升建议01、低碳生活趋势背景
在 “减少碳排放”、“抑制全球变暖” 成为国际共识的背景下, 我国于 2020 年在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碳目标,2021 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随即社会开始全面进入低碳发展时代,碳减排相关政策逐步趋严,各行各业的单位和企业也纷纷加入碳中和 “战局” 中,在政企的共同引导下,公众的绿色意识将逐渐增强、低碳生活普及程度逐步加深。
全球碳排放现状
疫情后随全球经济回暖碳排放指标回升,碳减排行动仍迫在眉睫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碳排放量也大幅增长,于 2019 年达到最高峰 367 亿吨,2020 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 5.2%,但在 2021 年该指标又几乎回升至 2019 年的水平碳排放增长带来的全球变暖、生态破坏、极端天气等气候问题也随之受到重视,碳减排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控制碳排放,近年来碳排放增速开始放缓;据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称,若要把全球升温限制在 1.5℃(《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碳排放需在 2025 年前达到峰值,并在 2030 年之前减少 43%,控制全球变暖的行动仍迫在眉睫中国碳排放现状
近年来中国碳排放量增速放缓,碳减排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过去 30 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及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导致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目前中国的年度碳排放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但从累计碳排放及人均碳排放量来看,中国均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人类的共同责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碳排放的问题上充分体现大国担当,不断加码碳减排目标并落实相关行动措施,2012 年以来中国碳排放增速开始快速放缓,2020 年超额完成了在 2009 年首次提出的减排目标,碳减排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中国碳减排政策梳理
中国已正式进入 “双碳” 时代,利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2020 年,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正式提出 “3060” 双碳目标,意味着我国将需要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以及最大的碳排放降幅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过去三十年,中国在碳减排相关政策体系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如今正式进入 “双碳” 时代,我国正面临着重大的减排压力,碳达峰与碳中和已作为重点工作写进 “十四五” 规划中,未来几十年碳减排相关政策和监管力度将会持续收紧,同时在政策的驱动下,绿色产业与低碳循环经济也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低碳生活发展趋势
在政企的协作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成为公众主流的选择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0 排放差距报告》,当前全球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与家庭能源消费有关,出行、居住、饮食等关键生活部门分别贡献了约 20% 的生活碳排放,居民日常生活的 “碳足迹” 成为碳减排任务的重要切入点;因此,除了面向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改革之外,政府也在积极促进各消费领域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加快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体系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02、人群低碳生活洞察
为了解目前公众的低碳生活践行情况以及提升未来的低碳生活普及率,我们对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不同生活领域的低碳行为践行度进行研究,并采用了环保意识与低碳行动力综合评分模型来对不同社会属性人群进行对比,发现在低碳生活上达到知行合一的是一群具有 “三高” 特征的人群此外,从具体的低碳行为上看,公众在绿色出行、减少资源消耗、循环回收、绿色消费、环保公益等不同方面也有不等程度的行动力表现研究模型介绍
环保意识与低碳行动力评分模型
公众环保意识
这届年轻人变得更 “绿” 了,00 后环保意识高于其他代际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人群更加重视环境与生态问题,并且有着更高的环保支付意愿,相对其他代际群体,00 后整体有着更强的环保意识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居民自身明显感受到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媒体渠道的多样性增加环境生态相关资讯内容的接触机会,政府多年来的环保宣传深入人心等低碳行为认知度
公众对于能够帮助减少碳排放的日常低碳行为认知度有待提升
尽管年轻一代的公众已普遍建立起较强的环保意识,但人类的环境友好行为机制是复杂多元的,受到个人社会属性、价值观、环境知识、社会约束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公众的环保意识与其实际的低碳行动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 年)》研究结果来看,公众在一些环保低碳行为上仍存在 “高认知度、低践行度” 的现象而月狐调研数据显示,有较大比例的人群不是很明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行为来帮助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实践低碳行动仍缺乏一定的知识储备作支撑;其中,由于不同代际人群的阅历、生活经验等不尽相同,00 后对于日常低碳行为的认知度低于 80 后和 90 后绿色低碳人群画像
高收入、高学历和高线城市群体是低碳生活 “知行合一” 先锋
对比不同群体的环保意识及低碳行动力表现来看,男性跟女性在整体的低碳行为践行度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有着更高的环保意识;其次,在青年群体中,尽管 00 后有着较高的环保意识,但 90 后的低碳行动力稍强于其他代际;而高收入、高学历、高线城市人群则同时有着相对较高的环保意识以及低碳行动力,是低碳生活普及的潜力先行者低碳行动力表现: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已深入人心,成为多数居民日常通勤首选
公众在日常通勤的出行方式选择跟通勤距离相关,当通勤距离在 6 公里以内时,大多数以步行、骑自行车或电单车、乘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出行方式为主,通勤距离越远,选择绿色出行的人群比例越少,而当通勤距离超过 10 公里时,被访群体中仍有超 50% 的人选择绿色出行;总体来说,公众在绿色出行方面的践行度相对较高低碳行动力表现:绿色出行
交通基建和共享经济发展成熟,惠普各级城市居民践行低碳出行
周末休闲场景下公众对于自驾、网约车等汽车出行方式的使用率较工作日通勤时有所增加;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地铁和公交车是公众首选的绿色出行方式,而在二线及以下城市中,电单车较为普及,基本上是人群通勤和周末休闲出行的首选在长途出行时,有近八成的人选择乘坐高铁等轨道交通;近年来我国公共交通和高速铁路基础建设高速发展,共享单车、电单车等行业运营成熟,为居民在通勤、休闲娱乐和长途差旅中践行低碳出行提供丰富、便捷的交通工具支持低碳行动力表现:绿色出行
线上会议成为 90 后打工人替代高碳长途出行的新选择
近年来远程会议工具的发展也为商务人群的差旅出行提供了 “可替代” 的选择;整体有 11.4% 的人表示会选择通过远程会议来尽量减少出差,其中 90 后对于远程会议替代长途差旅的偏好度更高;由于创业者或者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 “基层员工” 本身对于出差的需求比较高,因此相对其他职业人群来说也更偏好于选择远程会议来替代差旅出行分城市线来看,一线城市人群对于远程会议替代长途差旅的偏好度最强,有意思的是低线城市人群对此的偏好度也高于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低碳行动力表现:减少资源消耗
公众节约粮食水电绿色习惯渐养成,但减少一次性用品方面待改善
在减少资源消耗方面,公众对于 “节约粮食”、“节约水电” 及“线上无纸化”等方面践行度较高,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和环保机构长期的公益宣传,同时也因为这些绿色低碳行为与公众的个人效益方面(更省钱、不会对生活造成不便等)相挂钩;而在 “减少一次性”、“能源绿色化” 、“素食公益” 等方面,公众的践行度相对较低低碳行动力表现:减少资源消耗
省钱又环保,临期食品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宠
近两年来,临期食品消费的普及程度不断加深,尤其受到年轻人群的青睐,他们热衷于购买临期食品并不是因为 “消费降级”(调研数据显示收入更高的人群反而对临期食品有着更高的购买意愿),而是年轻人群有着理智、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观念,在味道、口感跟常规食品差异不大的基础上,临期食品是更经济实惠同时还有利于环境的一种新消费选择低碳行动力表现:循环回收
公众擅长废旧物品二次利用,快递包装回收践行度有待提升
在资源的循环回收方面,公众在对废旧或闲置物品、包装袋等自己进行重复利用的践行度较高,其它依次为垃圾分类、产品以旧换新、闲置用品二手交易等,相较之下,公众在快递包裹回收方面的绿色习惯尚未形成普及低碳行动力表现:绿色消费
当 “买买买” 成为戒不掉的瘾,年轻人更愿意避免冲动性消费
调研数据显示,当代年轻消费者的购物频次较高,分别有 31.9% 的 90 后及 40.5% 的 00 后每周都会进行非生活必需品消费但从消费观念上看,大多数年轻人属于理性消费派,通常会在有明确需求且仔细考量使用率之后才会决定购买商品低碳行动力表现:绿色消费
对于绿色产品,消费者更关注节能、环保包装、环保材料等方面的因素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上,消费者对于产品使用过程以及丢弃后处理环节上的 “绿色感知度” 更强,因此在决定购买不同类型产品时,消费者会相对更加关注产品是否 “有效节能”、是否“包装简化” 及“使用环保材料”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生产制造、运输、循环回收等环节上的碳足迹感知度以及关注度较低,因此在这些方面企业和品牌还需要做更多的市场教育低碳行动力表现:环保公益
植树造林公益普及程度加深,90 后更热衷参与
得益于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的开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植树造林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此外,近年来支付宝蚂蚁森林的发展也降低了广大人群参与植树造林的门槛,并能够将这项公益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当中;调研数据显示,有近 70% 的人表示经常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其中,90 后中有更大比例的人群经常参与植树造林如何提升公众绿色生活践行度
公众多方面低碳生活践行仍需加强引导,激励手段将成为关键
总体来说,公众在不同的低碳行为领域上表现出较大的践行度差异,如在绿色出行、节约粮食 / 水电等减少资源消耗、植树造林环保公益等方面践行度较高,而在减少一次性使用、垃圾分类、二手交易、绿色消费等多方面的践行度仍相对不足,还需要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业做更多的引导对于提升公众践行低碳生活的积极性,激励政策是最直接、高效的方法,其次还需要配合完善的循环回收基础设施铺设、规范和量化的绿色产品标识设计、低碳科普知识推广等手段如何提升公众绿色生活践行度
各地政府正积极推广个人碳账户使用,未来碳普惠应用场景有待拓展
“碳普惠” 是主要由政府引导的、为小微企业和公众的低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对应价值的一种激励机制,属于碳金融的创新模式,旨在通过直观的数据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来激发用户积极实践低碳行为目前全国多地的碳普惠平台仍处于先行先试阶段,在平台的功能和使用体验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随着碳普惠平台和个人碳账户逐渐发展成熟,将为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奠定基础如何提升公众绿色生活践行度
政企宣传时,可强化低碳生活在公众 “个人层面” 上的价值
调研结果显示,低碳行动力较高的人群普遍认为保持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并不意味着生活品质的下降,相反越是低碳环保的人可能越开心自在、越健康,同时具有较高的精神获得感因此,政府和企业在进行低碳生活有关宣传时,可将公众的低碳价值观进行 “升级”,除了强调“社会责任感”,也要强化践行低碳生活给公众所带来的“个人层面” 上的利益,将低碳与 “高品质”、“健康”、“时尚”、“愉悦”、“美好” 等概念进行绑定,将低碳塑造成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的践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