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简称《行动计划》)发布已有一年时间。一年来,我国5G应用从“试水试航”走向“扬帆远航”,在部分领域结出累累硕果。特别是200余家矿山、180余个电网、89个港口部署了5G应用,在众多行业中名列前茅。
上述领域不仅在应用规模上领先,在应用进度上也同样超前。根据中国信通院观点,5G行业应用发展包含技术验证、场景适配、行业适配、规模化发展4个阶段,以矿山、电网、港口等为代表的垂直行业已经进入行业适配阶段,正在向规模化方向拓展。
解决刚需,相向而行
“行业有刚需是5G深入应用的前提,只有5G对于这个领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技术,而非可有可无的技术,5G才能深入推广;相反想通过补贴或者试点的方式融入垂直行业都是非常困难的。”GSMA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刘鸿表示。
分析这几个领域,不难发现他们都在某些方面面临“痛点”,亟需通过技术革新变革传统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在矿山领域,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提出要持续降低煤矿死亡人数、遏制重特大事故、积极防止职业病;在电力行业,传统的巡检依靠人力,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员,而且在某些恶劣环境下无法完成巡检;在港口领域,龙门吊的司机需要爬上几十米高的操控室,连续工作数个小时,工作期间需要长时间低头,劳动强度非常大。
“这些行业劳动条件相对艰苦,‘人口红利’最先退潮,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部署,实现对人工的替代或者改善劳动环境。”Strategy Analytics无线分析师杨光认为。
“5G网络的技术特性与上述场景高度匹配,实现了在这些领域的快速落地。”行业分析师金峰认为。例如,矿山的5G矿车、港口的无人集卡、电网的无人机巡检,均通过5G替代有线网络,实现了灵活部署、高效使用。5G还替代其他传统网络,实现更优质的安全监控、井上井下通话、自动巡检、远程控制等。综上所述,5G可助力矿山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助力电力行业提质增效,助力港口实现自动化远程操控。
此外,上述领域企业规模较大,有资金和技术实力支撑5G应用;并且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应用场景比较类似,这也为运营商发展可复制的技术和商业方案提供了便利。
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据统计,山西吕梁鑫岩煤矿5G智慧矿山项目实施后,5G+智能综采每年降低成本约400万元,5G+智能巡检每年降低成本约120万元。中国移动与南方电网联合打造的5G智能电网,实现了故障抢修的无人化。中兴通讯在天津港打造的新一代自动化生产体系,助力天津港整体作业效率提升20%、单箱能耗下降20%、人工减少60%、综合运营成本下降10%。
因为看到5G可以直面“痛点”、满足刚需、产生实效,很多企业对于5G的态度不再是出于响应国家政策的“为了5G而5G”,而是开始主动探索5G应用的可能。例如,在2021年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由运营商牵头申报的应用占比出现下降,行业应用单位及产业链上下游牵头申报的应用占比开始上升,说明5G应用的社会参与度逐渐提高。
从通信行业的单向推动,到行业用户与通信行业相向而行,5G应用真正地从“个人赛”转向“团体赛”,产业环境日渐向好。
标准先行,规模复制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5G行业应用的拓展亦是如此,矿山、电网、港口等领域之所以在5G应用上快人一步,正是因为在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方面走在前列。
“标准是5G规模应用的基础,我们既要形成行业内部的标准,更要寻找5G原子能力,建立标准化部件,跨行业寻找共同场景,像搭乐高积木那样用标准化能力满足各种场景所需。”刘鸿认为。
众所周知,许多垂直行业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标准体系,当5G融入垂直行业时,只有与垂直行业标准主动寻求兼容,才不会被拒之门外。此外,5G行业应用在“从0到1”突破的基础上实现“从1到N”的规模复制,也需要将已有案例形成通用化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在行业内不同企业以及行业之间进行复制。
《行动计划》也提出,在5G应用融合产业发展方面,要构建融合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等方式统一供给并降低供给成本,解决市场碎片化问题。
截至目前,中国信通院、标准化组织、运营商等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和机构,在矿山、电网、港口等领域的标准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介绍,目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5G应用产业方阵5G AIA等标准组织和联盟,共计开展了87项5G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在标准落地方面,中国信通院与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单位在山东建立的5G电力标准验证外场,有效保障了标准在行业的落地实施。
三大运营商在5G应用标准规范方面也积极推动。以中国移动为例,其加快打通跨行业协议标准,与产业携手共同制定跨行业国标、行标、团标和企标,分别在TC124标准委员会、CCSA、AIA、AII等标准化协会实现了工业、矿山、钢铁、港口、电网等9个重点领域的标准立项、制定与编写。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中国移动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充分融合行业特色。例如在钢铁行业,中国移动引入钢铁协会,后者在钢铁领域颇具影响力;中国移动还主动“走出去”,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制定5G+石化、5G+化工标准,真正满足石化领域需求,因此得到行业充分认可。
通过生态系统同频共振,形成标准化能力和组件,5G行业应用绕开了需求碎片化的障碍,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规模推广。
仍需实现深度和广度双突破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5G应用仍然处于“点状开花”的阶段,未来需要实现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双突破。
在广度方面,如前文所述,5G行业应用的规模化发展包含技术验证、场景适配、行业适配和规模化发展共4个阶段。目前矿山、电网、港口等已经进入行业适配阶段,而物流、智慧城市、文化旅游等大部分行业仍处于场景适配、摸索需求的阶段。杜加懂认为,5G发展需要根据行业需求分类施策,对于先导行业需要总结经验、抽取典型、制定标准,打造5G应用标杆,形成示范效应;对于潜力行业,应加强5G应用摸索和试点,推广优秀案例和试点项目。
在深度方面,5G行业应用场景不是一次性实现规模化的,而是有个分批次导入、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第一阶段,实现网络替换类应用;在第二阶段,实现技术融合类应用;在第三阶段,实现多系统核心业务深度融合的应用。目前虽然领先行业实现了5G规模部署,但是应用的深度还需要加强,需要由辅助环节向核心环节渗透,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和产品服务等更多环节扩展,从而真正实现5G融入行业、赋能实体、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