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东在实验室工作。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双虎 ■黄辛
让世界“信任中药、用准中药、用优质中药”不仅是中医药发展目标,也是关乎临床安全和疗效的重大命题。
为阐明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解析其作用机制并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新药,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张卫东教授30年扎根科研一线,开展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他守正创新,以国际规范的循证医学方法研制新药,开发出多款进入临床的中药活性成分和新药。
不久前,张卫东获得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用实际行动树立了科研工作者的时代“标杆”。
解析中药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解析其作用机制、保障药品质量、明晰临床定位已经成为我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
为此,张卫东带领团队不断攻关,相继建立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群辨识技术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建立了系统生物学与网络生物学相结合的技术解析作用机制,建立了生产链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保障用药质量,同时开展了国际规范的循证医学研究明晰临床定位。
从2004年起,张卫东团队经过16年科技攻关,使上海最大的中药品种——麝香保心丸实现了30%以上的年增长。2020年,该药产量达25亿粒,单品种销售额达22亿元,产业规模位列全国中药微粒丸制剂产业第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表示,麝香保心丸是我国心血管治疗领域的著名中成药,始终坚持走循证发展之路,注重学术研究及基础研究,是继承、发展、创新中国传统医药的典范。
同时,张卫东还为国内60家企业的40个中药方剂提供技术服务。目前有超过2.5万家医院的1.5亿人次使用相关产品。其技术和服务遍及大江南北;通过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药品质量,企业累计销售额达169亿元,近3年新增149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中药复方大品种开发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此外,他主持的中药复方现代研究项目“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做中国的原创新药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阐明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张卫东率先提出基于中药的创新药物研究策略。即“解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发现中药作用新靶标—验证新靶标功能与结构优化—研发创新药物”。按照这一策略,他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药物研发之路。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新药发现的源头。张卫东创新应用多维色谱串联技术,从旋覆花等23个属170余种中药中分离鉴定出7600余个天然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000余个、新骨架化合物57个。
利用这一技术,张卫东团队承担了国家天然产物样品库的建设,建成了涵盖8000种中药组分、7600种中药化学成分的样品库,为我国中药新药创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平台。在《美国化学会志》、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通讯》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86篇,其中6个中药活性成分已进入临床研究。
新靶标的发现是创新药物的核心。张卫东采用化学生物学技术,创新性利用中药活性成分寻找分子新靶标,发现了20余个活性成分的新靶标;发现了国际上首个泛素E2酶UbcH5的选择性抑制剂IJ-5,首次报道E2泛素结合酶UbcH5c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药物靶标;发现了第一个特异性识别AP-1靶基因的中药成分藜芦胺。
目前,张卫东利用自主发现的新靶标开发的两个创新药物已进入临床。他带领的团队在中药创新药物研究领域也取得丰硕成果,获得新药证书两项(仙黄颗粒和藤络宁胶囊)、临床批文7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一类新药“黄芪甲苷”已完成3期临床研究;研发国内第一个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II期临床的多发硬化症治疗新药ZD03。他还获得国内发明专利41项、国际发明专利7项;其基于中药创新药物的系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同时,张卫东还积极解决中药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首次提出系统生物学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构建了中药方剂现代研究体系。在国际上出版了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研究中英文专著两部;申请发明专利35项,授权26项。
“争分夺秒努力坚持”
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打响,国务院联防联控攻关组成立国家中医药专班,张卫东担任研究组副组长并主动请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急项目——“清肺排毒汤的科学基础研究”。他带领课题组废寝忘食,冲在抗疫一线,完成了国家抗疫药方“清肺排毒汤”的工艺质量及作用机理研究,并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系统阐明了清肺排毒汤的作用机理,向世界证明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安全有效。
目前,“清肺排毒颗粒”已获国家新药证书。张卫东也被评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受到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表彰。
这位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荣誉的科学家在科研之余还热衷跑步。他每周跑3次,每次5公里。在他看来,“科研与跑步一样,都要争分夺秒,努力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