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李毅中:准确把握、稳步推进、落实“双碳”

时间:2022-08-12 13:45:08 | 来源:新京报

“推进双碳战略要因业施策,分类推进科学稳步安全降碳,防止运动式的减碳,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层层加码设置不合实际的所谓的提前达峰目标。”8月2日,在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开幕式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发表了主题为“准确把握稳步推进落实’双碳’”的演讲,从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落实责任摸清碳排放和碳足迹,以及政策和科技攻关三个方面,就我国双碳战略进行了阐述。

以下为演讲摘要:

谈优化能源结构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平稳过渡保障安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源头,工业是重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关键。

第一,减碳减排要逐渐减少化石能源的用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我国2021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6.9%,到2025年达到20%,2030年达到25%,预计到2060年将达到80%。目前我国水电、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已经是全球第一,核电第三。今后仍然要积极有序地分门别类发展,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第二,各种发电能力互相匹配,保证供电安全稳定。要加快特高压输电建设,加大西电东送,高比例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接进电网,将对系统的稳定带来新的挑战,因此要构建智慧电网。要推动储能加上新能源的模式平抑风电和光电的间歇性,水电的季节性,因此要大力加快储能建设。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要保持相对充足的煤电能力,火电仍然起着支撑、兜底的作用。

第三,要合理调控油气的用量。现在有用电代油,比如电动汽车、轨道交通逐渐代替油品,燃油车经济效能进一步提升,减少了百公里耗油,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也可以用电能代替油品。石化行业控油增化,逐渐发展无碳绿氢,也能代替部分油品。

中央文件提出,石油消费到“十五五”进入峰值的平台期,2025到2030年,石油消费达峰。天然气被看作是清洁能源,今后的利用量仍然会增加。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2020年分别是73.5%和43%,油气的安全存在风险。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方面加强国内的勘探开发;同时要走出去,发挥技术和工程的优势以及与产油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开发共赢,获得油气权益资源。

第四,要有序推进煤炭减量,同时要关注电煤的保底量。要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安全利用,严格控制电煤的新增量,继续淘汰落后的小火电,还要禁止散烧。为了保障用电安全,还要保证一定的煤炭的产能产量,特别在急需时保障供给,去年出现拉闸限电情况,经验和教训应该深刻吸取,今后不能再发生。

谈落实责任,摸清碳排放和碳足迹

实现双碳目标,行行有责,人人有责。首先要梳理一下碳排放,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工业行业和道路交通是碳排放的重点。减碳减排不只是直接燃烧煤、烧油、烧气行业的责任,而是行行有责,要引入碳足迹概念。

比如说机械制造行业烧煤、烧油、烧气少,直接排放二氧化碳少,但大量用电用材,如果用碳足迹的概念核算,数字也很大。所以机械行业认识到减碳减排的任务很艰巨,不仅要生产高效低耗用能设备和器具,而且要做好节电节材降耗。

新兴产业并不都是低能耗、低排放,有一些还是用能大户。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到,“加强新兴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统筹规划科学配置数据中心等新兴基础设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现在“东数西算”,西部电力充足,气候比较凉爽,把数据中心建到西部,为东部提供计算服务。

第三,从全生命周期看,要重视用能设备器具的报废、利用和再制造,健全资源循环回收综合利用体系,加强资源的再生产和再制造,比如余热的回收与能量的梯次利用、污水的治理,大宗废固和综合利用。

第四,民生消费在减碳减排中的分量与日俱增,鼓励消费应该坚持节约优先。生活用能用电和消费者用量增长很迅速。现在不少地方在散烧煤,需要改电改气。人民利益至上,首先要保民生,但是保消费不是保浪费,鼓励消费仍然要倡导绿色健康简约低碳文明消费,要遏制铺张奢侈,生活中伴生着碳排放,衣食住行都有碳足迹,所以每个消费者都担负着减排减碳的责任。

谈政策和科技攻关

要提高站位,统筹政策举措,加强科技攻关。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和行动,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战略安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所以减碳减排,不仅是绿色环保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高质量发展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方式都要进行变革。减碳低碳就节约了能源、资源,反过来减少了碳耗,两者互为因果。减碳减排和防止污染处于同一过程、同一时空。中央文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自然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对我们治国理政能力的考验,所以双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协同推进。

第一,碳达峰不是推高峰值,要实行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制,长期以来我们实行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坚持多年很有成效。现在强调建立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双控,而且要尽快转变,由能耗的双控转到碳排放的双控上,更加突出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零增长了,发达国家已经是负增长了,所以我们达峰的形势还是很严峻。

第二,要因业施策,分类推进科学稳步安全降碳,防止运动式的减碳,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层层加码设置不合实际的提前达峰目标。耗能的高低是行业的性质决定的,要建立结构合理、比例协调、基础牢固的现代工业体系,对于不同的行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有序达峰的目标规划。我国东中西部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差别很大,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确定目标、梯次推进达峰,如果过快过急,可能会对国计民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不要自乱阵脚。要积极落实国家的双碳规划和工作方案,各地区,各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规范和方案,还要建立相应的综合统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加强领导组织实施。

第三,要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适时推出碳税。碳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还要经过磨合。国家还要适时稳步地推出碳税,实行碳税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为了促进减碳减排,增收碳税的同时在其他方面要减税,尽量使总税负不要增加,不要因为碳税影响能源供给,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此外,我们还要研究双碳的国际规则,可能会引起的贸易壁垒,一方面要推动交流合作,做好应对准备。

第四,实现双碳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技术问题需要攻关。一方面需要加快已经有的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比如智能电网、储能、光热发电、氢的制储运输以及二氧化碳的储存和利用技术等;还有一些前沿技术正在研发,比如说低碳零碳甚至负碳的新材料,高效率的碳能电池、固体电池,可控的核聚变以及零碳工艺流程再造,二氧化碳的原料化等。

此外,培育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沙漠、土壤等生态碳汇,研究动植物生命过程二氧化碳的诞生,以上有一些在实验室攻关,有一些还在科学构想。据专家估计,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总投入300万亿元,这么大的投入须有先进、实用、可靠的技术,不能用实验室成果或者科学构想作为投资规划的基础,要把工作做扎实牢靠。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赵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