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美芯片法案出台,全球产业格局将如何演变?中国怎么办?

时间:2022-08-13 15:45:05 | 来源:媒体滚动

来源:国是直通车

美国总统拜登本周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这份旨在增强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竞争力的法案,对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将促进中国芯片产业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

该法案提出了多个针对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办法,其中包括527亿美元对半导体行业的补充拨款,以及大约24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制造以及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税收抵扣。

美国为何要出台该法案,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将如何演变,法案从哪些方面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曾任赛迪顾问研究总监的众诚智库执行总裁韦玉怀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认为,全球科技格局将重新洗牌。

短期内,国内会有比较大的冲击,长期来看,会进一步加快半导体国产替代发展的进程,中国芯片产业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通过国内巨大的市场红利和需求,仍然能吸引不少国际企业来中国投资和发展。

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国是直通车:美国为何要在此时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如何看待该芯片法案?

韦玉怀:本次芯片法案的通过,核心就是持续加强对中国的遏制,并以此来增强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进而达到拜登总统在白宫签署仪式上所提到的“这项法案将协助美国赢得21世纪的竞争”。

而遏制中国崛起的核心抓手就是控制被称为“工业粮食”的集成电路产业,这恰恰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最需要解决的“卡脖子”领域。从过往国家间竞争的历史复盘来看,美国曾经通过同样的方式遏制住了日本的发展。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分工,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较低,尤其是通过半导体三次产业迁移,中国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生产和消费市场,这恰恰是美国政府和美国本土半导体企业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所以,增强美国芯片供应链安全、提升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业比重、解决国内过高的失业率,芯片法案的出台正好可以解决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回归的问题。

对于芯片法案的出台,除了因为疫情冲击、供应链安全以及遏制中国发展,对于美国政党而言,它的通过还可以更好地实现美国多个政治意图。法案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半导体产业链核心主导地区的联盟成立,就是美国此前提出的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对内协作的CHIP4联盟,这四个地区恰恰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最强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台积电、三星、SK等国际半导体巨头。

国是直通车:美国的芯片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他国芯片产业发展?

韦玉怀: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的《芯片和科学法案》,计划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高达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简而言之,美国的芯片法案就是通过强化美国本土芯片制造能力、掌控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来达到在科技方面与中国“精准脱钩”。

一是削弱中国获取科技资源和国际技术合作方面的能力。通过法案,美国可以通过扶持本土的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巨头企业加大投资,进一步增强本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力;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日韩、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半导体领导企业加大在美国的投资。此举将分散和影响国际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影响中国获取全球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资源,进一步削弱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和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

二是芯片法案中提到的美国主导CHIP4联盟,将会在产能供应、技术与标准分享、对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方面进行封锁等方面,造成对中国比较大的影响。

三是全球科技格局将重新洗牌,呈现逆全球化的状态,这对于需求最大、根植于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受到外部环境压力,中国的本土Fabless、Fab都面临上游供应链危机,也会面临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压力。

国是直通车:芯片法案将对全球半导体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数据来源:众诚智库数据来源:众诚智库

韦玉怀:芯片法案的出台,一定会催化国际半导体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布局调整。从短期来看,半导体产业链很难发生较大规模的转移。这是由于半导体行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还体现在内在属性及外在驱动力两方面。

从内在属性来看,半导体行业是重资产投入,由于晶圆制造高昂的设备费用以及2-3年的建厂、设备安装及调试时间,意味着产能规划必须提前进行,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供给过剩或是短缺,进而影响这些国际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会波及到下游应用市场。这种风险从商业角度来看是不经济的。

从外在驱动因素来看,以5G、IDC、AI、物联网、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给半导体带来的增量市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和半导体进口市场,这种巨大的利基市场,国际半导体企业短期内进行大规模迁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但从中长期来看,芯片法案背后的底层产业逻辑,就是美国要牢牢把控产业链主导权和本土供应链安全,所以,一定会用各种手段来逼迫半导体国际巨头逐步向美国转移,这也恰恰印证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可控进程一定会加速,这不仅是对美国,同样也适用于中国。

国是直通车:美国的芯片法案企图割裂中国芯片产业和全球供应链的联系,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韦玉怀: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实现半导体领域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半导体领域的基础研究是产业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汇总。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其影响将是颠覆性的。

二是继续加大半导体产业的投入,畅通半导体资本渠道和基金支持,做好资金的管控和半导体项目的有效跟踪。针对半导体产业的特殊性,加大政府资金对核心技术、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等领域的倾斜力度。

三是强化半导体产业人才支撑,吸引全球技术人才来中国发展。这一点要充分学习美国吸引全球科技人才的做法,和对知识产权和原创技术的重视和政策措施。

四是鼓励发挥好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市场微观主体并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国是直通车:从长期来看,哪些半导体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存在巨大机遇?

韦玉怀:在科创板红利、国产化战略、缺芯的推动下,近三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在技术突破、人才培育、企业发展和资金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发展。

我们认为,短期内,国内会受到冲击;长期来看,会进一步加快半导体国产替代发展的进程,中国芯片产业会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国内巨大的市场红利和需求,仍然能吸引不少国际企业来中国投资和发展。

众诚智库认为,未来中国半导体国产化拥有三大重要方向: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设备、人工智能/算力芯片。例如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目前,国内企业在清洗、PVD、炉管、刻蚀等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在美国芯片法案的管制压力下,半导体设备国产化需求存在进一步提升。

国是直通车:目前芯片制造主要集中在东亚,美国希望通过补贴吸引芯片制造企业去美国投资设厂,这一目的能否实现?

韦玉怀:从目前全球芯片制造和供应链来看,东亚仍然是全球最为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而美国芯片法案以及一系列组合拳,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格局和分布格局将会有不小的变化,SK、台积电等宣布去美国加大投资,已经说明国际半导体巨头企业扩张以及投资逻辑将不一定完全考虑市场、效率和成本的因素,会更多地考虑政治因素和美国这种不合理的法案。

此外,这次法案的通过,也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影响。就是包括中国在内,欧洲、日韩等国也都将考虑本国产业安全,推出相应的产业政策,维护本土企业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这又将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产生新一轮半导体产业迁移,进而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