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乳业巨头三元股份以5.6折的价格“捡漏”湖南太子奶40%股权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太子奶成为三元股份旗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舆论又开始重提它当年想要“做大做强”的梦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以相对比较低的价格成功收购了太子奶,三元股份也因此在规模上实现了提升,但这起收购似乎并没有让人们更加看好三元股份的未来。
一方面,被收购的太子奶原本就处于艰难的运营状况中,三元股份能否带领太子奶重回巅峰还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三元股份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也难说令人满意,它在最近多年都遭遇了股价持续下滑的窘态。截至目前,其总市值只有73亿元人民币左右。
目前,三元股份正在面临着多重经营压力,它能否扭转这些年来的发展疲态呢?
业绩表现不佳,三元股份持续承压
如果二者都在巅峰期的话,那么三元股份收购太子奶的消息一定会是个“大新闻”。可惜的是,在二者结合的这个时间点当中,它们两家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地遭遇着属于自己的困境。
作为被收购方,太子奶2008年前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但此后,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运营不佳,公司经营每况愈下,近年来太子奶在中国乳业市场的存在感已经非常薄弱,它在2021年的年营收只有不到两千万元量级,而且大多数时候还是亏损式运营状态。
而作为收购方的三元股份虽然情况比太子奶要好得多,但它的业绩表现也一般。
2011年之后,三元股份的业绩表现虽然整体向上,但一直陷入持续震荡中。除了在2014年到2018年之间实现了两位数的营收增长之外,它在其它时间里的营收增幅都很小。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以后,三元股份开始遭遇负增长,其年度营收开始下滑。而在净利润层面,虽然它在近些年保持了盈利,但盈利增速越来越低,这样的一种综合表现很难让投资者认可其长期价值。
根据三元股份最新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信息显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超过42亿元人民币的总营收,同比增幅有限,只有6.4%;在净利润层面,其预计归母净利润是8787万至9987万元,同比将至少下滑31.54%。
可以看出,营收增长低、利润越来越低已经成为三元股份目前需要直面的困境,当市场无法看到三元股份的未来增长趋势,也无法感受到公司的赚钱能力时,它在股价表现上遭遇萎靡也就可以理解了。
所以说,当一个困难的三元股份“牵手”更加困难的太子奶时,它们能否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就值得怀疑了,三元股份未来业绩是否会因为这笔收购而得到提升还有待观望。
业绩指标表现不好之外,三元股份在业务布局上同样也饱受诟病。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乳业已经跑出了多家全国性巨头,但在此其中,三元股份的位置却有点尴尬。目前,它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一般,只能称得上是一家区域品牌。
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还是公司在业务布局层面出了问题。多年来,三元股份长期坚守着盈利水平一般的乳业业务,却无法在更赚钱的冰淇淋等其它业务上实现壮大。
这让它形成了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营收主要靠着乳业贡献,但净利润水平却靠着冰淇淋这样的新业务支撑。那么,三元股份到底想要靠着什么业务来提振自己的业绩表现、找到未来长期增长的动能呢?
“买买买”之路难以走通
目前来看,在业绩表现无法快速提振的情况下,三元股份似乎更倾向于通过“买买买”动作来实现扩张。这些年来,它在投资、并购等维度进行了不少的实践。
收购北京艾莱发喜九成股权、收购北京麦当劳五成股权、收购法国健康企业St Hubert、收购三元种业、收购首农畜牧46.37%股权…再加上此次“捡漏”湖南太子奶40%股权,三元股份这些年可谓是投入了巨量资金来丰富自己的业务和投资布局。
不过,随着这些投资经过时间的检验,它的这些投资标的似乎只有少数几个能够对公司业绩有所提升,大多数对于营收增长的贡献都非常有限。
从三元股份近年来营收下滑或增幅有限、净利润增长越来越慢的趋势来看,三元股份的“买买买”之路愈发被证明难以走通。
甚至,这些投资动作反而成为了三元股份业绩下滑的“拖后腿”力量。
比如,在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下滑中,三元股份就将此归咎于对外投资,由于旗下首农畜牧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而遭遇业绩下滑,三元股份遭遇了如今的业绩现状。
更重要的是,市场表现正在证明三元股份的投资眼光似乎也有问题,由于它投资的很多项目标的都缺乏长期的业绩增长想象空间,投资者对于三元股份的未来势必会越来越悲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元股份“做大做强”的梦想在短时间内可能已经无望了,它必须要花大力气来调整公司战略、聚焦产品与市场、用良好的业绩表现来证明自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