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丽
还有3天,苹果全新iPhone 14系列手机将迎来发售。由于前期预售抢购人数众多,苹果官网一度出现了瘫痪。目前,电商平台显示新款手机发货期拉长,同时市场上已出现渠道加价最高超千元的现象。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9月13日,京东及众多电商平台显示,iPhone 14全系处于采购中。其中,iPhone 14 Pro成为香饽饽,仅京东就有超百万用户预约购买;在淘宝苹果官方店铺上,iPhone 14 Pro的发货时间为50天。
对此,苹果中国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称:“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目前苹果对部分新款机型实行了限量购买的政策。受外部环境和供应链影响,公司虽然已对零部件等提前加大采购力度,但也有可能发生突发情况。”
受iPhone 14系列新款手机的预订需求强劲影响,二级市场上,苹果概念股普涨。
发货期延长20天、渠道加价10%
iPhone14系列手机的正式发售时间是在9月16日,其中iPhone 14 Plus的发售时间是在10月7日。9月13日,苹果官网显示,不同配置的iPhone 14 Pro及iPhone 14 Pro Max预计发货时间是5周-7周不等。iPhone 14 Pro的最晚发货时间为今年10月中下旬,而iPhone 14 Pro Max发货时间则到了今年11月初。
在淘宝苹果官方平台上,iPhone 14 Pro的发货时间为50天,较上一代iPhone 13 Pro的发货时间又延长了10天,而iPhone 14 Pro Max的发货时间则拉长了20天达到60天。
“苹果方面预估发货时间是预留出来的商品发出时间,但也可能会出现断货或不能按时发货的现象,需根据具体市场情况而定。”一位苹果官方客服人员告诉记者。
在王府井、三里屯的苹果地标性线下门店,iPhone 14系列手机的到货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店员大多表示“拿不准”,并建议记者在线上预订购买,称这样“会更快一些”。
苹果新款手机开售即火爆现象并未非今年独有,此前已“上演”多年。在今年市场环境及供应链多变之下,苹果在销售预估上也格外谨慎。为了保证供应,苹果官网显示,每位顾客仅限购2部iPhone 14 Pro和2部iPhone 14 Pro Max。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刚刚上市的较受市场关注的中高端手机,品牌商通常会采取‘饥饿’营销策略,制造稀缺气氛而推动后续销量增长。这也是很多品牌手机厂商惯用的销售策略。”
预售的火爆与“稀缺”则给了中间商更多利益空间。《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到,目前,针对iPhone 14 Pro就有第三方在官方售价基础上加价500元-1000元进行预售,并对售价预设了“多退少补”的原则。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前期抢购比较困难,最终的售价会比官方高出许多,预计价格涨幅约10%。”
产能或再调整
供应链需提前应对
那么,iPhone 14系列开局的火爆销售对相关产业链有何影响?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称,下半年,苹果产业链仍具备很强的增长确定性。预计,2022年苹果手机全球市场出货量约2.3亿部,同比增长2%,下半年新机iPhone 14系列备货约0.9亿部。
不过,钧山董事总经理王浩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手机产品仍然具备消费电子属性,很难维持长期火爆,同时随着其他品牌高端手机与苹果手机差距缩小,势必会对苹果形成挑战。苹果新款手机的长期销售表现,还需视其产能调整及产业链的情况而定。
“iPhone 14全系预售量虽然火爆,但距离苹果自身预期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iPhone 14标准版预售率不太理想,苹果很可能重启此前Phone 13 mini压降产能的策略,这势必会影响整个供应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陈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纵观历年情况,由于初期购买用户较多,新款iPhone刚上市期间大多会出现短期的产能瓶颈。“iPhone 14刚刚入市,供应链产能爬坡也还需要一个过程,后续市场供需将逐步达到平衡。苹果不会提前释放过多产能,后续势必会对市场反响不佳的产品产能进行调整,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链企业对生产节奏和库存的应对及把控能力。”陈佳认为。
在核心产业链上,苹果一直采取多元化、多供应商策略,并不断进行产能调整,这对“果链”企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目前iPhone系列手机的国产供应商来看,进入供应链的厂商有在面板领域的京东方、在芯片电源管理IC领域的圣邦股份、处于存储芯片领域的兆易创新、代工及零部件市场的立讯精密和闻泰科技等。除核心手机SoC处理器芯片之外,果链多个环节均有国内上市公司的身影。
而在iPhone 14系列手机方面,富士康是其主要代工企业,拿下了60%-70%的订单,面板供应商主要包括京东方等。另外,在iPhone 14全系的扬声器和电池等配件领域,苹果也扩大了国产企业供应占比。“目前中国供应商在iPhone手机价值链贡献比例已经突破了26%。”陈佳称。
在王浩宇看来,“预售火爆短期内会对供应产生一定压力,但果链企业有比较多的应对经验和阈值,且已提前在各环节积极备货,整体来看,供应链还是能够满足短期市场供应。不过,长期来看,中高端手机芯片及零部件供应依旧不是特别充足,加之外部环境、疫情多变,果链也可能存在不稳定现象。”
他建议:“在新款手机受追捧期间,也应看到消费电子市场整体环境低迷。企业应在优化资源管理、提升供应产品品质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降本增效,摆脱业务过于单一的属性,并提升研发能力,建立自主品牌力。”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