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市场频频提及的热词,尤其是“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企业和组织按下转型“加速键”。于头部券商中金公司而言,同样早已开始尝试,并于2021年率先在零售业务线实践全敏捷组织落地。
2021年3月,中国证监会在北京地区率先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工作要求,北京地区完成首批试点项目的征集遴选、专家评审、专业评估、社会公示等工作,并于同年12月30日启动对首批项目的试点。中金公司牵头、中金财富联合申报项目——“基于零售业务敏捷化的云原生架构实践”便是入箱项目之一。
“相对而言,零售业务的用户需求变化大,对敏捷或信息化的诉求相对迫切。”中金财富信息技术规划总监罗畅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谈及选择零售业务试点的初衷。
作为全国第一个开始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的城市,为全面展现首批项目特点,同时也对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进行回顾、展望,北京证监局、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共同组成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专项工作组”(即“北京工作组”)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推出了“独家揭秘北京首批项目”专题。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对话相关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申报的关键人员,试图对首批项目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分析。
聚焦数字化转型,交付效率至少提升2-3倍
罗畅指出,数字化转型,科技生态建设和云原生架构演进,是此次项目主要挑战,也是行业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如何让这些数字化团队能够高效快速实现业务需求,同时又能在架构、质量和安全上实现统一管控。如何在强监管环境下合规并快速引入科技子公司互联网的专业能力和客群,构建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态。此外,来自于架构演进,公司数字化转型必然要求技术架构向云原生迈进。
“基于这三个挑战就产生了现在这个项目,我们希望构建一个融合业务云并基于之上进行云原生架构探索,以满足公司各数字化团队和科技子公司融合发展的需求。”罗畅表示。
据了解,这次变革后,中金财富业务端和IT端共同组建了31个敏捷团队,原有信息技术部的IT人员抽调了一大部分归属到了各个敏捷团队。
罗畅介绍,在此次敏捷转型下,整个交付效率比原来至少提升了2-3倍。同时,在安全和质量方面也有很大提升。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现已上线运行,后续发展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业务需要不断提升平台的容量和能力;二是扩大推广使用范围,让更多有需要的业务上云,最终真正实现赋能业务,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
中金公司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金融机构。中金财富是中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全面负责中金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二者合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借此实现更加完善、更加智能的零售云生态。
业务和科技界限将进一步模糊,未来创新方向初现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开始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的城市,据了解,北京首批初期征集试点项目达到51个,囊括了目前资本市场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实践,在技术先进性和业务贡献上均具备一定水平。
罗畅介绍,北京证监局和金融局一直非常鼓励和扶持金融科技,为金融科技创新营造了很好的氛围。此外,北京的金融机构、科研高校众多,具备了非常好的金融科技创新土壤。
换句话说,北京的金融机构在从事创新试点时,能够非常方便地聚焦并整合人力、资金和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
金融科技创新也离不开企业本身的努力。中金财富2021年对IT人员和技术投入大幅增加,且计划在2022年在金融科技方面持续加强和投入。
中金财富也在不断完善优化创新机制。其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统筹规划科技创新,一方面通过中金与腾讯成立的科技子公司“金腾科技”,吸纳互联网公司的科技能力和创新思维,持续进行金融科技生态建设的探索;另一方面配套出台相应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发科技创新热情。
“金融行业的科技创新大部分是在业务需求驱动下开展的。”罗畅举例称,原来证券经纪业务主要采用以营业部为独立运作单位的模式,2003年左右,国内证券经纪业务模式走向大集中,这种新的业务模式对技术系统的容量、性能、可用性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证券经营机构和核心机构围绕这些核心需求和方向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证券行业涌现很多创新实践,总体上看也是结合业务需求逐步落地。
罗畅表示,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相对更加广泛,人工智能在投顾投研、客户服务等方面也逐步应用落地。而区块链的创新案例相对比较少,这种情况主要是业务需要所决定,前三者技术创新在以前更有市场和土壤。
不过,罗畅指出,随着业务和IT进一步融合,业务和科技之间的界限会进一步模糊,以后业务就是科技、科技就是业务,技术创新也就成为了业务创新。
目前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的应用场景已经覆盖到了各个方面,罗畅指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投资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能力上的差异会使投资者在信息掌握、投资决策、投研投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差距进一步放大。未来,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会选择委托综合能力更强的专业机构进行投资,这也促使金融机构在此领域投入更多技术创新资源,这方面的科技创新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是从技术角度来讲,未来在隐私计算方面的应用可能会比较多。”罗畅指出,目前各个券商或金融机构已经累积了很多数据,它需要流动起来才能够产生更多业务价值。
对话
新京报贝壳财经:科技企业在金融科技创新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科技企业如何与持牌机构更好地开展合作?
罗畅:在金融科技创新中,一方面,科技企业能够给持牌机构带来强大的专业技术能力支持,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帮助持牌机构进行技术攻坚;另一方面,科技企业能够带来新技术在其他行业或市场的实际应用实践经验,为持牌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持牌机构理清科技创新的思路和路径。
同时,科技企业又是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非常好的媒介和载体,通过科技企业可以将持牌机构的创新成果复制应用到其他企业甚至其他行业,让这些创新成果得到不断的改进优化,发挥更大效果和产生更大价值。
如果解决好其中的知识产权和成果共享问题,这对资本市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是多赢的选择。
新京报贝壳财经:当资本市场从业机构遇到技术创新时,如何平衡合规性?
罗畅:守住合规底线是资本市场从业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时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一旦脱离合规底线,从业机构的技术创新可能会产生许多不可控的风险,给投资者安全带来风险。
同时,从业机构在技术创新遇到合规判断时不能太过僵化,不能用合规作为借口逃避创新,应该认真分析合规要求,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在合规前提之下去灵活开展创新,争取更多创新空间。
这次创新试点工作也是探讨合规和技术创新平衡一次很好的机会。
新京报贝壳财经: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可能对监管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罗畅: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试验田和风向标,一方面提供了机会,让大家能够尝试在创新方面有些突破,同时又是在在相对安全的沙箱环境。
另一方面,这些创新试点项目大多针对行业所面临的实际痛点或挑战,试点工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效用和借鉴意义,能够促进提高行业整体的金融科技水平和业务水平。
对于监管来讲,新技术创新带来很多新的思路和手段,有助于提高监管能力。比如,交易所应用大数据技术发现老鼠仓、关联交易等。
与此同时,监管科技也要与时俱进。比如,现在各个金融机构用了很多新技术,可能会带来一些监管空白,金融机构也不太明白哪些东西能做哪些不能做,监管需要更清晰地指引金融科技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北京地区的第二批项目征集工作已经“在路上”,你建议哪些方面可进行调整或补充?
罗畅:目前北京地区创新试点申报工作已经比较成熟,建议可以考虑提供更多申报手段,尝试提供线上申报渠道,一方面让企业更加便捷地申报,同时又能实时掌握申报进展。
新京报记者 胡萌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