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
备受关注的iPhone 14尚未发布时,关于其的爆料就层出不穷。彭博社Mark Gurman就曾经在其Power On通讯中表示,某些iPhone 14机型的SIM卡槽或被移除。
近日,苹果公司如期发布了外界期待的iPhone 14系列手机、Apple Watch 8/Apple Watch Ultra以及第二代AirPods Pro等新品。
苹果公司在发布会上表示,美版的iPhone 14不再需要SIM卡槽,用eSIM(中文名为“嵌入式手机卡”,是电子化的SIM卡)代替SIM卡槽。此举也被认为是苹果推动eSIM普及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支持eSIM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普及并不容易,不少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eSIM在技术实现上并不是难事,手机上也可以支持,只是其推广主要取决于各地运营商的态度,也需要配套标准规范的落地。不过eSIM在苹果手机应用顺利、消费者反响好的话,可能会加速相关厂商的跟进和eSIM时代的到来。
eSIM虚拟卡时代加速到来?
eSIM英文全称为 Embedded-SIM,为嵌入式SIM卡。eSIM使可插拔的物理SIM卡变成为一张虚拟的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为每个终端设备提供身份证明,使其得以接入运营商的网络。eSIM的可用性正在迅速扩大,但该技术并非在所有国家、地区都可用,因此,在过渡期间,一些带有SIM卡插槽的iPhone机型至少在几年内仍然存在。
事实上,这并非苹果在iPhone产品中首次引进eSIM技术,其早在2018年9月发布的iPhone XS中就引入了该技术,不过一直并未普及开来。
自2017年以来,智能手机中的eSIM一直存在,但采用率增长缓慢。2017年谷歌手机推出的Pixel 2中也支持eSIM。
“苹果推出仅支持eSIM的iPhone 14系列是eSIM技术采用的转折点。”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Ankit Malhotra在9月8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引领行业普及eSIM的是苹果,它在iPhone XS中引入了eSIM技术,此后推出的所有iPhone都兼容eSIM。现在,苹果已经推出了只采用eSIM的美版iPhone 14。
事实上,除了美版iPhone 14之外,国产手机品牌魅族此前也曾推出过去掉SIM卡槽采用eSIM的手机型号魅族zero,这也是魅族首款真无孔手机,但eSIM成了魅族zero这一产品最大的问题,国内运营商的营业厅并不支持消费者办理这一业务。国产手机巨头vivo的APEX2019也曾经是借助于eSIM方案实现了无孔的一款手机产品,但仅为概念机并无量产。
记者梳理后发现,像三星Galaxy Z Fold 3和Galaxy Z Flip 3折叠屏系列、华为P40/P40 Pro、OPPO Find X5系列也可支持eSIM,但仅限于某些国家、地区和运营商,并且均保留了物理卡槽。以华为P40、P40 Pro为例,其eSIM功能支持欧洲和亚洲地区用户,其中,亚洲地区包括泰国、柬埔寨、菲律宾、约旦等,欧洲地区包括德国、希腊、奥地利、西班牙、捷克等。
Ankit Malhotra表示,仅支持eSIM的iPhone的推出不仅会将eSIM“嵌入”到全球许多消费者的脑海中,而且还将推动其他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厂商在未来转向eSIM。
一直以来,iPhone系列手机的功能创新都是整个手机圈的一个风向标。Ankit Malhotra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已经多次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当然,其他OEM可能能够比苹果更快地推出某些产品,而一旦苹果使用该技术来销售iPhone,该技术的采用速度就会变得更快。这种现象发生在双摄像头、人像摄像头、带有FaceID(苹果官方脸部认证方式)的显示槽口上,同样的现象也会在eSIM上再次上演。
据了解,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在多个属性上都表现出色,包括配置、尺寸、灵活性、安全性、客户体验,还有成本等方面,也被看作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与传统的带卡槽的SIM卡相比,eSIM减少了设备上的卡片占用空间,体积减少90%,有助于提高产品防水性能,增加产品设计的灵活性。此外,对用户来说,eSIM卡相比于传统的SIM卡来说拥有安全稳定性更好、远程配置、无需实体卡等诸多优势。
《华尔街日报》称,物理SIM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欧洲和亚洲越来越多厂商采用eSIM技术,以及第三代iPhone SE增加了eSIM版。
早在今年年初,GlobalData的分析师Emma Mohr-McClune就表示,苹果iPhone全面放弃物理SIM卡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将彻底取消SIM卡卡槽。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推动eSIM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目前SIM卡中可用半导体的短缺。
手机eSIM在中国落地难
Counterpoint Research显示,到目前为止,已有14家OEM推出了支持eSIM的设备。目前超过75个国家/地区的200多家领先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已经在支持eSIM的配置和管理。在这之中,有一些移动网络运营商已经在行业中遥遥领先,能够平均支持20种或更多设备,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等。
然而目前,eSIM在各地的普及进度不一。在国际上,欧美主要国家及主流运营商都已开通eSIM服务。但我国eSIM目前大多还只应用于智能手表之类的硬件,比如华为Watch 3、OPPO Watch 2等都有eSIM版本。
2020年年底,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已获工信部批准,可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目前,三大运营商的eSIM也已支持多个国内城市,但始终未见到国内三大运营商提供手机使用eSIM的业务,eSIM技术想要在中国手机上普及依然有较大难度。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目前eSIM在中国手机应用端的推广呢?
这项技术要落地在手机上,最大困难来自于运营商的态度,多数通信运营商采取相对保守的姿态,也使得实体SIM卡依然大行其道,手机想要告别卡槽并不容易。
OPPO方面告诉记者,公司海外发行的Find X5系列等也支持eSIM,但也保持了物理的双卡槽。国内可能还要问运营商比较合适。其他一些手机厂商也表达了相似的态度。
通信专家马继华对记者表示,eSIM的使用有助于智能手机设计上的便利,其功能和实体SIM卡没有什么区别,但eSIM在手机端的普及可能让通信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下降,所以很难得到运营商的支持,而eSIM对用户的实际体验提升也有限,仅仅对苹果等手机厂商有利,推动起来自然会很难。
“eSIM的使用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便捷,也需要远程写卡操作,对用户来说,无论是开卡,还是转网离网,与使用实体卡差别不大,这也导致用户需求不强烈。同时,eSIM的使用还会牵扯到智能手机标准改变,在数据安全方面也需要新的规范和管理,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调整。”马继华说道。
国内一家运营商旗下做eSIM卡公司的技术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SIM卡槽更换成eSIM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但当前国内数据监管等一系列监管要求较高,对运营商而言有较大压力。此外,虽然eSIM改造手机端的成本由终端厂商承担,但推行eSIM对运营商而言好处并不多,也没有对其获客有所帮助,国内运营商并没有大的动力去推动eSIM普及。
“从监管部门到运营商,目前行业对eSIM的新技术并不排斥,但对eSIM在手机终端的应用十分慎重。”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研究所原所长黄更生对记者表示,eSIM技术取代SIM卡槽这一动作会对整个生态带来非常深远的变化,所以运营商还是比较慎重,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发卡入口归属是一个问题,此外,在信息安全上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不过,这并不影响eSIM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推广及中国非手机终端的应用普及。
在黄更生看来,如果搭载eSIM方案的iPhone 14在部分地区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他手机品牌也有可能加大跟进力度。
太平洋证券认为,未来五年eSIM在消费电子中的渗透率有望持续增加,并且会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等垂直领域,对推动蜂窝物联网的规模化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到2025年,用于物联网应用的eSIM的销量将增长到3.26亿美元,eSIM卡由于其使用远程配置更改服务提供商配置文件的能力将更广泛应用于密封医疗设备,车辆等IoT(物联网)设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