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关于汽车充电这件事,我们认真思考了一下

时间:2022-09-18 12:55:23 | 来源:互联网

* 本文由 BCG 汽车团队与汽车之家研究院联合出品。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正在飞速发展,超出所有人预期。2022 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突破 20%。从中长期来看,为汽车充电补能正成为涉及中国 50% 家庭的一个高频行为——据统计每周两到三次。面对如此频繁的体验行为,近日 BCG 汽车团队联手汽车之家研究院,对将近 3,000 个新能源车主展开了围绕充电服务为主题的调研分析,并于 2022 年 8 月在世界新能源大会的充电论坛上进行了主题演讲及分享。本期我们将推出课题研究的姊妹篇,分享调研研究的五大洞察。

五大洞察总结摘要

1

私充桩可安装率有限,未来或制约纯电车辆发展,车厂需谨慎思考产品策略。

2

用户对于品牌充电桩的渴望超乎预期,车厂需抓住红利顺势而为。

3

汽车充电存在巨大第二消费空间,充电与消费商户亟需双向靠拢,共建生态。

4

充电引发 “宅车” 现象,需要重新思考车辆静态下的用户体验。

5

网约 / 出租车司机为不可忽视的高频用户群体,蕴藏大量基础消费服务的刚需。

洞察 1、私充桩可安装率有限,未来或制约纯电车辆发展,车厂需谨慎思考产品策略

#数据

当前约有 30% 的电动车主利用私人充电桩补能

数据乍看逻辑通顺,但冷静琢磨,细思极恐:相当比例的电动车主通过私人充电桩可方便补能;但按照家庭口径来测算,中国具备私人固定停车位 * 的比例不足 15%,考虑到小区电容量限制、电表房排布走线问题、物业管理要求,实际家庭可安装充电桩比例约为 5%—10%。注:仅考虑私人产权车位的比例,一般为住宅地下车库。2021 年中国家庭私家车拥有比例已经达到 48%,这与可以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比例之间存在巨大鸿沟,未来他们如何实现向电动车的转化?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纯电动车辆发展将注定遇到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思考

#启发

预见挑战,前瞻布局

产品端: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增程式随身携带 “燃油充电宝” 或许是车厂不可或缺的产品组合;如果已经有了相应技术储备,不要轻言放弃,如果还没有进行技术路线的布局,请再斟酌思考。当然,换电车型或许是一种另辟蹊径的产品逻辑。共享私人充电:如果私人充电桩终究难以突破数量瓶颈,那提升利用率或是另一种选择,小区内固定停车位上的私人充电桩如何实现邻里间和谐共享服务将又是一门数字化手艺,是未来车企、充电服务商值得探索的新运作模式。扩大目的地充电:尤其在办公楼宇、大型工业园区的停车场,需要继续加大布局,为用户在固定工作地提供便捷充电。

洞察 2

用户对于品牌充电桩的渴望超乎预期,车厂需抓住红利顺势而为

#数据

55% 的用户期待使用或曾使用过品牌专属充电桩,且愿意为此支付 10%—15% 的溢价。

在长期 “原厂” 概念的熏陶下,品牌充电桩不仅迎合了用户感性需求,也能提供实在的功能性需求,如充电口匹配性好、设置地锁提供品牌车主独享模式等。在比较体验过不同充电服务之后,用户用脚投票拥抱品牌充电桩也在情理之中。过往,汽车后市场本是个低频消费场景,但在电动车时代,却迎来一波如此高频的消费场景,车厂应如何顺势而为?

#思考

#启发

线下精准布局,线上盘活私域

线下精准布局:如果仅以充电服务为业务逻辑,线下精准选择存量客户的聚集地成为基本考量;如果以服务 + 品牌传播为业务逻辑,则需综合考虑目标客群经常出没的场所。充电桩本身也是一道品牌宣传靓丽的风景线,如设置在车库及电梯出入口的高流量位置,具有巨大的传播效益。那么问题来了,广大的车厂们是否知道目标客群经常出入的车库场所?
这样的品牌充电站是否让你误以为走入了一家 4S 店

(图片仅做示例)

图片来源:凯迪拉克

图片来源:青橙汽车

线上盘活私域:使用品牌充电桩给用户多了一个打开车主 App 的理由,将为车企开启一波巨大的流量红利,以充电为契机,开展动态定价、服务套餐、消费返积分等方式能极大化增强用户粘性,顺势可延展至更多的用车周边服务内容。

洞察 3

汽车充电存在巨大第二消费空间,充电与消费商户亟需双向靠拢,共建生态

#数据

有 40% 的用户属于主动充电用户,其中有 40% 的用户有过在附近消费娱乐场所进行消费的经历;其余没有进行过消费的用户中,有 60% 表示,如果周边的配套设施齐全,也愿意消费。另有 40% 的用户属于消费期间的被动充电;可见无论是那种充电习惯,都伴随着巨大的消费行为。

当前无论是在充电入口还是大众点评类的消费平台入口都没有涉足对方领域,如果能够建立链接,相信这一步跨界能够擦出更多的火花。

#思考

#启发

构建充电与第二消费空间的双向链接、精准营销、权益互享

双向链接:充电入口中,延伸消费券邀请;消费的预定平台也可提示餐厅周边具备方便的充电服务,未来也许会成为用户选择餐厅的重要条件之一。

精准营销:尤其在车主 App 端,掌握用户画像及充电预计时间就可以更加精准地向用户推送差异化消费券,帮助用户打发充电时间的同时实现延展用户喜好的消费。
权益互享:为车主用户打造跨界的会员体系是车厂早年的梦想,但苦于一直没有场景可以落地;而在充电服务生态共建的场景下,车厂可以建立与自身品牌定位相符的品牌商家联合权益,在充电桩的布局上物理贴近,并在充电时优先推介商家,提供积分消费的选项,反之合作品牌商家内的消费也可积累为车主积分,进一步强化车主权益。
洞察 4

充电引发 “宅车” 现象,需要重新思考车辆静态下的用户体验

#数据

在主动充电的用户中,充电期间最高频的行为是 “宅车”,其中男性用户群体“宅车” 倾向更加显著。

在油车时代,车主即使偶尔待在车内,也因为怠速时的尾气排放可能造成中毒,不敢久留;而迈入电动车时代,不仅仅是在充电场景,在很多商场车库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有不少司机 “宅车” 的现象。那么问题来了,用户坐在车里干什么?调研显示 66% 的用户选择玩手机,是最高频的选项。这个答案显然让人失望,是车厂需要自我检讨的。

#思考

#启发

畅想一下用户静态坐在车里做什么?重新思考智能驾舱

以下进入有趣的想象篇章,我们不在专业读者面前班门弄斧,但提几个问题探索一些潜在的方向。

首先最容易想到的是影视娱乐——:

如果是看电影,车机显示屏幕应该是竖着好还是横着好?前挡风不是有一个更大的屏幕,车顶天花板不也是块屏?如果是观影,什么样才是最舒服的坐姿?可不可以躺平?如果要打游戏,汽车方向盘、脚踏板和其他物理按键能不能也成为遥控杆?

其次还是玩手机——

手机上要回复信息聊天、要游览美图编辑、刷知乎和小红书、有某宝购物心愿单要完成等等等,为什么不能用车载大屏来完成?手机与车载屏幕是否能够有更加深度的衔接方式?

睡觉休息——

什么才是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安静和舒适是三个必要条件,但如果再来点香薰和细雨声是否更好?

商务工作——

对于这部分辛勤劳作的群体,我们应该如何特殊照顾?220v 电源和小桌板是刚需,那如果还要视频开会如何满足?

洞察 5

网约 / 出租车司机为不可忽视的高频用户群体,蕴藏大量基础消费服务的刚需

#数据

私家车每周充电 2.5 次,而网约 / 出租车每周充电 12 次,且 70% 左右的司机存在百元以下的就餐和基础购物意愿。

网约车虽然绝对数量相对较少,但是充电频次高,在消费服务端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又不能忽视的群体。

#思考

#启发

为电动网约 / 出租车司机群体打造一站式的充电换电补能服务综合场所

服务内容:包括充电、换电、餐饮、便利超市、洗车换胎、座椅按摩、冲凉洗浴等全方位服务,让司机师傅在充电换电补能之余,拥有更多基础服务选项。选址:机场 / 火车站附近,一来众多车辆可以聚集,靠近客源;二来拥有场地空间,可以构建大型充电换电服务站。运营模式:可以由头部充电换电补能服务商或是出租车 / 网约车平台牵头建设,并打造场内综合服务一卡通的会员消费模式。

为汽车充电换电补能将成为未来新能源乘用车车主的一个高频活动,同时还将创造出一到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这将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潜在商机,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希望本文能够给车厂、充电换电服务平台及消费商家带来一些启发,完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建立生态、合作共赢。我们相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充电换电补能服务体验,一定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来自:BCG波士顿咨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