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陆成宽
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
火星的表面之下究竟有什么?
这是人类长久以来的疑问。
基于“祝融号”火星车低频雷达数据,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
火星车着陆区表面约10米厚的风化层下,
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
其形成或与大约35亿—32亿年以来的
多期次水活动相关;
如今该区域火表以下0—80米
未发现存在液态水的证据,
但不排除存在盐冰的可能。
相关研究成果9月26日
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2021年5月15日,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
在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
开启巡视探测工作。
祝融着陆区地质地貌图。图片来源: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基于“祝融号”火星车
在着陆区巡视103天、
行进约1171米获得的低频雷达数据,
研究人员“绘制”出了
着陆区浅表80米之上的
高精度结构分层图像,
并分析了地层物质性质信息。
中国科学院供图他们发现,
该区域约10米厚的火壤层之下存在
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
第一套层序位于地下约10—30米,
含有较多石块,
这些石块随深度逐渐增大。
“距今大约16亿年以来的短时洪水、
长期风化或重复陨石撞击作用可能
导致了这一套向上变细沉积层序的形成。”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陈凌解释。
第二套层序位于地下约30—80米,
含有的石块更大,
且分布更为杂乱,
反映了更古老、更大规模的火表改造事件。
“基于前人的撞击坑统计定年结果推测,
这次改造事件可能发生在
距今35亿—32亿年前,
与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大型洪水活动有关。”
陈凌说。
中国科学院供图此外,
“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
的主要目标之一
是探测乌托邦平原南部现今
是否存在地下水/冰。
低频雷达成像结果排除了
巡视路径下方0—80米深度范围内
有富水层的可能性。
同时,热模拟结果也进一步表明,
液态水、硫酸盐或碳酸盐卤水
难以在“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
地下100米之内稳定存在。
“但是,
目前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
陈凌指出。
更多详情请戳☞全文链接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张琦琪
审核:岳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