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 法国《十字架报》网站9月27日刊登题为《从唐朝到卡塔尔世界杯的中国“熊猫外交”》的文章,作者是莱奥·迪兰。文章摘编如下:
外交是一种象征事件。
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将一匹法兰西共和国骑兵卫队的骏马作为国礼赠送给中国。而北京也曾在2012年租借给法国两只大熊猫。
2012年,大熊猫“圆仔”“欢欢”在法国博瓦尔动物园定居。中国驻法大使表示,“圆仔”和“欢欢”是“两名友谊的使者”。
这是中国的一种友好行为,以至于被人们称为“熊猫外交”。
中国于27日宣布,两只大熊猫将落户卡塔尔,以庆祝即将于今年11月至12月举行的卡塔尔世界杯。卡塔尔因此将成为“熊猫外交”的最新一个受益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玛丽学院教授埃琳娜·桑斯特在其著作《熊猫国度:中国现代标志的建构与保护》中指出,“熊猫外交”是中国在软实力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之一。
“熊猫外交”让中国得以在20世纪重返世界舞台时呈现出一副让人倍感亲切的“新面孔”。
在中国,这一做法已经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据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中国就曾向日本赠送过两只大熊猫。
这项措施一直延续了下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在1957年至1982年之间总共向九个不同国家赠送了二十多只大熊猫。
这一盛况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际达到了最高潮。当时,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被送到了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作为回礼,美国向中国送去了一对麝牛。
中国向美国公众发起的“熊猫外交”显然大获成功。当年,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在开放参观首日就迎来两万人观看这两只大熊猫,次年的参观者数量超过了100万人次。
法国也曾有幸收到这份“原生态”礼物。1973年,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见证了一对熊猫的到来。
8月2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附近的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大熊猫“靓靓”(左)与“升谊”吃竹子(新华社发)1984年,北京正式停止了这项赠送政策,取而代之的是将大熊猫长期租借,以让相关国家和地区能够对中国特有的这种哺乳动物进行科学研究。
如今,正如研究“熊猫外交”的一些专家所描述的那样,在北京致力于深化与外国的伙伴关系之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熊猫外交”的“好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