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德媒非洲许多国家提出“向东看”口号,希望以下德媒非洲许多国家提出“向东看”口号的内容对您有用。
转自: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0月25日报道 德国“中国平台”网站10月21日发表题为《中国在非洲的速度十分惊人》的文章,作者是法比安·佩尔奇。文章认为,中国模式在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等国极受欢迎,因为西方模式没能带来它所承诺的繁荣。“西方是最好的”已经成为过去时,现在许多地方的口号是:向东看。全文摘编如下:
巴托洛梅乌斯·格里尔是德国最著名的驻非洲记者。40年来,他见证了中国在非洲大陆存在的持续增加。他认为所谓中国“新殖民主义”的偏见是错误的,在“非洲争夺战”中,中国人比欧洲人更有远见。
法比安·佩尔奇问:您在非洲当了40年记者,为德国《时代》周报和德国《明镜》周刊等报刊供稿。您对中国在那片大陆上的存在有何亲身体会?
巴托洛梅乌斯·格里尔答:首先,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一些偏僻村庄的孩子突然不再称我为“白人”,而是用“中国,中国”来回应我。自世纪之交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非洲:企业家、商人、移民。因此,我产生了一种感觉:白人已经完结自己的使命,并且正被中国人取代。
问:西方一直喜欢使用“新殖民主义”这个词。作为一名深入研究非洲在殖民时代历史的记者,您对这个术语有何评价?中国在非洲实行的是某种殖民主义吗?
答:我认为殖民主义这个词并不适用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殖民国家占领、征服殖民地并将其据为己有,将政治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地人没有话语权,他们只是被剥削的对象。然而,中国并没有干涉合作国的内政。我们不能说中国采取的是殖民战略。
问:您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大规模参与是否正在孕育一场新的“非洲争夺战”?还是说我们已经身处其中?
答:各国的确在争夺原材料。资源越来越稀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这不仅仅适用于非洲,还适用于整个全球南方。
问:欧洲是否已在非洲陷于不利境地?
答:中国早就超过欧洲和北美的贸易伙伴。就像我们刚刚所说的,与中国人不同,欧洲人对非洲仍有顾虑,仍然认为在非洲投资存在重大风险。但欧洲人也知道,非洲能提供一些东西,例如铜、铝、铌铁矿、钽铁矿、钶钽铁矿等战略性原材料和稀土,这是我们在研发新技术时尤其需要的东西。
问:民调显示,许多非洲人欢迎中国前来投资,中国人在非洲享有比欧洲人更好的形象。
答:中国20年来的参与比西方60年来的发展援助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中国在非洲建设大型项目,例如大坝、机场、港口、移动通信网络、管道、医院等,非洲人民会看到这些并心怀感恩。此外,中国模式在卢旺达和埃塞俄比亚等国极受欢迎,因为西方模式没能带来它所承诺的繁荣。“西方是最好的”已经成为过去时,现在许多地方的口号是:向东看!
中国正在通往21世纪世界强国的路上。这条路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巩固国力,此外还有“软实力”的手段。中国正推动本国媒体在非洲的迅速发展,孔子学院也遍布非洲。中国前进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去中国上大学,中非交往比欧非交往发展要迅速得多。
问:您在非洲期间写过最有趣的中国在当地的故事是什么?
答:那篇故事发表在《明镜》周刊上。它讲的是一名在赞比亚的中国企业家,名叫张孟涛(音)。他发明了一种从残渣堆中提炼铜渣的技术,并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了1000个就业岗位。对中国人来说,他属于非常健谈的对象,这并不常见。我没有觉得他想隐瞒什么或对西方媒体存在抗拒。他资助当地建起一所学校,还捐赠了电脑。在我看来,他是那种不是仅仅为了索取,而是也为了给予而来到非洲的中国人。作为来到非洲的中国企业家,他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打破了一切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