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篇看似科幻的 DNA 数据存储领域,为何涌现出一波商业公司?,希望以下看似科幻的 DNA 数据存储领域,为何涌现出一波商业公司?的内容对您有用。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DNA 负责存储遗传信息。但是如果我们想用它来存储一些其他信息,比如文字、图片乃至是视频呢?这已经不是一个极有脑洞的科幻设想了,DNA 数据存储正走出实验室,进行商业化的探索。
DNA 数据存储凭借着存储密度高、存储周期长、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被视为应对数据爆炸带来的全球存储危机的「下一代存储技术」。这个方向陆续涌现出了一些初创企业,甚至不少科技巨头也在这个方向上进行战略布局。比如,DNA 数据存储与计算的产业化先驱 Catalog,曾在 DNA 中存储了 16GB 的维基百科数据,他们还试图去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基于 DNA 的大规模数字数据存储和计算平台。在 2020 年 10 月,微软、西部数据和基因测序巨头 Illumina、DNA 合成初创公司 Twist Bioscience 等联合成立了 DNA 数据存储联盟,这也是世界上该领域的第一个学术和产业链联盟。
最近两年,国内也出现了一些 DNA 数据存储的产业化公司,其中「中科碳元」是国内首批专注于 DNA 存储的企业。公司的创始人 & 首席科学家戴俊彪,同时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参与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入选了 2017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今晚(11 月 10 日)8 点,我们邀请到了戴俊彪研究员,一起聊聊 DNA 存储的未来。
我们可能会聊到:
1. 听起来还处于前沿科幻阶段的 DNA 数据存储领域,为什么可以看到商业化公司涌现了?这个领域也到了从科学往工程化迈进的阶段了吗?
2. DNA 数据存储的技术原理是什么?技术成熟度如何?继续往前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挑战?
3. 国内在 DNA 存储领域上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是否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具体体现在哪里?
4. DNA 数据存储还有什么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如果你想获得今晚的直播笔记或直播企业合作 / 招聘联系方式,请关注 Founder Park 公众号并发送消息「100」获取相关资讯。
关于【戴俊彪】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合成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合成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等。主要从事合成基因组学及合成生物学相关使能技术研究。戴俊彪研究员是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国际计划(Sc2.0)中方主要参与者,基因组编写计划(GP-write)科学委员会共同主席,牵头发起了「国际基因组编写计划·中国」(GP-write China)和「Sc3.0」国际合作项目;作为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Developmental Cell 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工作入选 2017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 DNA 数据存储编码算法、软件开发和生化技术拓展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已申请/获批相关专利 10 余项。
2021 年 5 月,中科碳元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孵化成立,戴俊彪研究员担任中科碳元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该公司是国内首批专注于 DNA 数据存储的企业,致力于推进 DNA 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