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爱好者创业的站长之家 – 南方站长网
您的位置:首页 >运营 >

艺术家:当代绘画竞技不在技术在情感表达

时间:2022-12-04 08:45:39 | 来源:

今天,分享一篇当代绘画竞技不在技术在情感表达,希望以下当代绘画竞技不在技术在情感表达的内容对您有用。

■梁志钦(资深媒体人)

综艺节目不少,但关于绘画的综艺节目,确实不多见。近日某电视台推出一档有关绘画的节目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原来画画还能这么做竞技?”这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疑问,当然也是惊叹。

绘画不同于舞蹈、音乐、演艺等以过程为先导的动态艺术,绘画是以结果为先导的静态的艺术,甚至可以说它并不存在“表演性”。绘画的好坏不在于过程,只在乎结果,与前面所列三者在过程中便能体现水平高低,并形成艺术感染力不同。

从行为的角度,绘画是艺术家与被画对象(创作)之间的对话,而音乐舞蹈等动态艺术则是艺术家、内容以及受众三者的对话,受众的反应,一定程度会反作用于创作过程,影响内容甚至可能会形成良好互动的“内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在娱乐业态这么发达的今天,有关绘画的节目却始终罕见的原因。当然,这一点也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所以才有上面所说的疑问。

然而,现在的确有了一档关于绘画的综艺节目,尽管环节里说不上特别的创新,但其侧重点没有局限在绘画创作的过程,而是把“动笔到展示”的环节中进行分解,同时也是在解答日常观众对某些画展选择作品标准的疑惑。拆解过程,强化了艺术家的口头表达,策展人的筛选标准以及绘画作品功底技巧以外的感情、故事等感性因素。

以往意想不到绘画能竞技原因在于更多的期待仅仅投注在了创作过程的竞技,也就是思维习惯里的表演性,而大家都几乎同时忽略了一点,当代绘画能成为艺术,除了高超的技巧(以前认为可竞技的部分),更应该关注艺术家在选择创作内容之前的触动、思索以及创作过程的调整和情感表达的整体呈现。这一档节目通过数位来自高校、艺术业界专家、时尚明星等不同领域的代表与青年艺术家的对话,为观众进行了解惑,这也是惊叹所在。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画家与画作的评价标准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有些人认为画家能说会道无益于作品的表达,画作的根本在于画面,但有人认为,画家能够很好地阐述自己创作的思路过程有利于人们认识作品。似乎两类人都没有错,因为也许互相关注的类别不一样,前者对于传统中国画来说,是无可厚非的,关键看笔墨功夫,并没什么需要言语补充的;而后者针对的是含有当代意识的大类绘画,里面倾注的情感故事等因素尤多。我们的确也需要承认一点,目前的画家占后者居多,尤其是年轻的画家。同理,年轻的收藏群体同样日益增长,他们更看重的是“艺术共情”,绘画比拼的早已经不是技巧水平的高低,而是什么样的情感触发艺术创作,而创作过程又选择怎样的手段,在这两个选择的环节中,体现了艺术家的个性,艺术家能够出众,往往就取决于这“两次的抉择”。这档节目,强化了“两次的抉择”的呈现,让年轻艺术家的思考得以充分的体现,彰显了他们的自信和表达。

正如现场有一位参赛者所言:“艺术的关键不在于功底,而在于故事。”我要补充的是,除此之外,更在于情感表达。

我想,仅仅期待一档节目就能挑选出多么优秀的艺术家,未免有点过于理想,但这并不能削弱节目的意义,因为它这样的平台,传递出年轻人的创作思考与价值观的呈现,感染更多艺术学子往正确的方向探索,才是节目传播最大的价值所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